(格前13:1-3)在致迦拉达书信中,他又进一步说明了“爱的行为”在基督生活中的生命性。连信德如果没有出于爱的行为,也是死的。
人不同于其它受造物,爱一个人首先要把他/她当人看待,哪些压迫、剥削、欺负、歧视他人的行为都是违反人性的行为,在天主眼中都是犯法的行为(参阅雅2:1-9)。2)爱人如己。
人律,是指一个团体、民族或国家为了当前或以后众人或部分人的益处而制定的人的行为规则,如,家规、纪律和法律等。在常识上,“神律”是“人律”的基础,家庭或团体以“神律”为基础,制定当前的人的行为准则。
审判就在于此:光明来到了世界,世人却爱黑暗甚于光明,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
神父同时强调,信仰不能拘于外在的形式,仅仅参与弥撒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改变我们自身的思言行为,继而影响他人、改变他人,使更多的人能力行耶稣圣言,践行基督博爱,传播天主福音。
他强调:缺乏共融或贫脊的共融是最大的绊脚石,这个异常行为损伤上主的面容,撕裂祂的教会。分裂难辞其咎。 教宗指出,寻求团结是基本重大的事。让出长衣好过将它撕破,令天主的圣洁子民跌倒。
rsquo;,因为他们不认同自己主祭的身份,甚至为抗拒主祭的角色,而把祝福经文中的‘你们’改成‘我们’,从而逃避去面对人,但面对人却是今天礼仪所必须有的行为
教宗的讯息明确、强烈,他说:一旦把朝拜上主换成崇拜金钱,就为罪恶、个人利益和欺压行为敞开道路;若不朝拜天主,上主,就会成为邪恶的崇拜者,就如生活在可耻和暴力环境中的人那样。
为什么在行为、言语上却总会表现出与耶稣的教导、与耶稣的宗徒们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性呢?我们是否该认真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耶稣为我而言到底是谁呢?
所以这不是一个纯智力的行为,不是一个形式上的作为,而是一个攸关我们利害的行动。因此我们说在教宗的词典中,我们常常会找到这相同的主题,然后这个主题具体体现在相遇的文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