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耶稣实现了以色列的希望:祂是应许给达味的后裔(参撒下7:12;编上17:11),使达味的家“永远蒙福”(撒下7:29);祂是叶瑟之根发出的嫩苗(依11:1),是“正义的苗裔”,将“以智慧和正义统治为王
天主选择在最贫穷、最淳朴的以色列民,来降生成人,进入人类的世界。然而,在耶稣诞生的情景中,三位贤士的出现强调了一个真理:基督降临是为了向所有人提出救恩和恩典,不论其种族、文化或社会地位。
耶稣提醒身为以色列人老师的尼苛德摩,甚至以色列人在旷野中前行时也曾心怀惧怕。他们过于忧虑,以至于怕惧以毒蛇的形式出现(参户21:4-9)。
读经一恭读亚毛斯先知书6:1a,4-7背景简介亚毛斯是主前8世纪的先知,原是犹大国提科亚的一位牧羊人,却受召向以色列北国宣讲天主的审判,特别针对其富人阶级的不义、奢侈与对穷人的压迫。
半年的慕道期之后,宁顺卓本来是可以在西直门教堂受洗的,但是他渴望亲自去以色列在约旦河受洗。这样的愿望天主很快为其成就了。
教会愿意经由一片辽阔的视野,引导我们沿着救恩史的道路,也就是从万物的创造,经过挑选民族,以色列选民的获得自由,直到先知的见证。因着这些见证,整部救恩史越来越明显地走向耶稣基督。
圣经中以色列有十二个儿子(创35:22),十二个支派(创49:28);十二个首领(户1:44);大祭司的胸牌上有十二颗宝石(出28:15-21);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城有十二个城门,门上有十二天使,门上写有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
昔日天主与以色列民立约,在他们当中委派祂所召选的人,在人民中以祂的名义履行先知和司祭的任务。
“缺少希望”就像在荒漠中的以色列对以前那种奴役的怀念,阻挡以色列前进。
答:因为以色列民众众多,事务繁杂,梅瑟独自无法应付,于是建议每支派推选智慧、有经验之人作为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十人长及监督,以分担治理的重任(申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