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福音从口传至成书的过程由于第四部福音有一种独立的特质,可知较为晚出,也较为完整和统一,这点不拟在此讨论。此处必须特别讨论的,是前三部福音从原来的口传到笔之于书时的过程。
「很多移民、难民和流民是得天独厚的望德见证人」,在日常的逆境中展现出「他们的坚忍不拔和对天主的依恃之情」。此外,移民和难民也帮助教会记得,她是旅途中的教会,「在望德的支持下不断走向最终的家乡」。
因此在老一辈教友的心目中,常会把恭敬天主和自己所得的益处联系起来,而把恭敬天主当作救灵魂的前提条件看待,这有点本末倒置的功利思想,致使一些人误以为恭敬天主,就是为了让自己灵魂得救,获得更大更多的利益,甚至是现世的
,甚至是现世的、物质的利益。
从福音中我们看到,主耶稣更愿意从关系的角度来讲解圣三的内在奥秘。因为父、子、圣神本身就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是永恒的爱,被爱,接受并回应爱的关系性的存在。
经过为期四天的贫民窟生活,亚洲主教们衷心希望亚洲基督信仰团体成为穷人的教会、受排斥者的教会。
小王在一所离家几十里远的小学教书,他的女朋友在县城的一家公司上班。两人原先是大学同学,由于相同的信仰,他们的共同语言自然比较多,谈话也越来越投机。
在若望福音结尾时,圣经作者告诉我们他写福音的目的:这些所记录的神迹,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因他的名获得生命(若20:31)。
每节课有不同的主题,在刘神父带领下投入避静,以圣经为引导聆听那位说话的天主。
封面上作者的名字若瑟‧拉青格(JosephRatzinger)以很小的字号印出,为赋给这部四百多页的大作适当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