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奥斯定关于这一点的注释中,他说--以耶稣之名—“人群推推搡搡,只有信德触动”(《讲道集》243,2,2)。
多年来,他把自己工作的服务对象由信教群众转向了社会人群,积极倡导基督徒承担社会责任,以基督博爱的精神服务社会,服务弱势人群。
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朱晓红博士: 人们都说现任教宗方济各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直观地追踪他的三年来访问各地的新闻,教宗到访任何国家都会产生轰动效应,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自发欢迎的人群挤满街道两旁。
宁波教区老一代的神长教友都知道,1985年胡公晋铎后,52岁的他重新焕发了青春,全身心地开始了在基层堂区慈溪新浦堂服务当地教会及社会人群。
从62岁获得释放到80岁时辞世,在人生最后20年他骑自行车、坐毛驴车、坐三轮车、吉普车,走村串乡,全力以赴地宣讲圣言,服务人群。今天在座的大都是中青年司铎,年富力强,有机会福传。
另外我们缅怀他,要学习他服务人群、荣主益人的理念。傅主教教导我们,传扬福音就是要为社会做贡献,在过程当中体现天主教的社会价值。
祂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大批人群蜂拥而来,希望能接近祂、触摸祂,渴望从祂身上能得到益处。更有甚者,这位耶稣还自称能“赦免人的罪过”,宣称“天主是自己的父亲”,使自己与天主平等!
指引的方式有时是一个梦、有时是一种直觉,有时是一个幻景,有时是一种声音或者是某种心理感应……不管是什么形式,这些都是上苍的暗示,是隐形传输。
过去我们已经品尝过,今日我们还不得不吞咽社会人群没有信仰约束所带来的苦果。的确,不但只要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而且国家才会更有希望。
尽力于社会,谋人群的幸福,那才是真宗教。因此我们也当引以为戒,常常反省、检查自己的信仰生活和心灵状态,是否将最终目标锁定在现世的福祉、顺畅、名利、快乐上呢?是否只追求自我精神的圆满或天堂的福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