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所能表现和得到的成绩、结果微乎其微,此中有一个原因,就在亲爱、同情的给予上我们不很慷慨。我们不太容易舍得给予他人我们的亲爱、同情与扶助,因之别人也“以我们之道,还治我们之身。”
我们教友所处的生活环境、条件不同,在传教的事情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个近计划远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才为妥当。这样,不仅对自己负责任,更是响应基督号召,发扬爱德精神。
他从来没有穿过名牌衣服,眼镜破旧不堪,手表是地摊上的塑料表,他没有自己的小汽车,出门都是坐公交,他曾经的公文包是个布袋。
教宗的弥撒讲道以依撒意亚先知的话作为开场白,邀请信友们省思:上主今天要我们在何处建设自己的信仰生活?教宗的回答是:要以记忆、信德和仁爱为建设我们信仰生活的稳固基础。
教宗指出,他注视着自己被意识形态粉饰的灵魂而感谢上主。因此,真正的安慰需要他者性。首先需要领受,因为给予安慰的是天主,天主赐予这恩典。此外,真正的安慰也需要通过他者性才能得到成熟,即安慰他人。
每个人心里有一份渴望文化上的差异能够在各大洲之间造成障碍,但在这些各式各样的差异之外,所有人都形成一个家庭:访问中国之行更在我们心里加强这个信念。
在当天的《福音》中,童贞圣母这样祈祷说:“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路一46-47)。教宗提到这祈祷中的两个动词,“颂扬”和“欢跃”。
在圣经中,作为人类,我们最显著的活动就是“报谢上主,感谢他赐给我们的一切恩佑”(咏116:12),或者用圣经术语来说就是:“赞美天主”。“愿天主受赞美……他以各种祝福祝福了我们”(弗1:3)。
教宗本笃十六世八月十五日致函祝贺波兰的「灵性上领养胎儿计划」开展二十五周年,称许该计划一直为受堕胎威胁的胎儿祈祷。 此计划成员十五日在波兰庆祝圣母升天节,席间并公开教宗贺函。
二十五年前,神父们回应上主的召叫,成为司铎。他们从主内的青年才俊成为今天教会的中流砥柱,在邯郸的大地上,留下了为福音奔走的身影,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