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遍布着失败和徒劳的感觉。空虚似乎吞噬了一切。但正是在这个空白中,我们扪心自问意义何在。在圣周六这个荒芜的沙漠中,我们摸索着如何在空白中有所感知,并询问最终、最根本的意义。我们生命的最终意义在哪里?
基督徒更是如此,从不感觉自己被遗弃,因为耶稣向我们保证:祂不仅在我们长途旅程的终点等候我们,也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陪伴我们。教宗接着表明,天主看顾人,直到今世的终结!福音作出这保证。
今年春分过后,老是雾霾天,气温回升也慢,总让人感觉阴冷,心情也些许压抑。随着天气好转,心情也变得开阔许多。 复活节临近了,每年这个时候心中总有感动。
他表示:在一种厌烦信仰的感觉面前,我们的青年渴望发现越来越接近现实的耶稣的魅力,让祂的言行来询问和挑战自己。他们也渴望一种充满人性、献身於爱的生活。
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迎接圣诞节那种欢庆喜乐的气氛不减,依然在堂内弥漫着。唱经班安姨说:每年排练舞蹈都很劳累,今年感到轻松,增加了迎接耶稣到心里来的神圣感。
他的声音没有那么好听,抑扬顿挫也好像不是在合适的地方,但是一句一句,当他祈祷出来的时候,众人的感觉是大不一样。
大夫们也感觉非常棘手,生命危在旦夕。然而,经过62天的住院治疗后,程恩荣竟然活了过来,医生们深感惊讶,病友们都说:信天主真好!夫妻俩深刻经历了主之大爱。
教宗承认,随着感觉走是今天的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虽然不喜欢,它却是一个既成事实。神学当然不可降低为情感范围,却也不能忽视这个在世界许多地区受到推崇的现实。
与朋友分享,我们只会感觉很好;与天主分享,祂不仅安慰我们的心,纾解我们的压力,即使那些在我们祈祷中求天主纪念的人,祂也抚慰;并以天主的大能软化人心,使人顺着天主的旨意而生活。
苏哈里枢机解释说,选择友谊主题(若15:14-15)的原因是「以某种方式说出真相」,「作为印度尼西亚人,我们感到兄弟般的感觉和良好的社会关系被「仇恨的言论打扰了」,仇恨言论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但是现在突然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