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礼者共同的姿势是参礼团体之各成员间合一的标记,表达并培养参礼者心灵的态度与意识。问答解读问:弥撒中主祭和会众的动作与姿态有什么重要性?
在随后的一千年中,虽然传教的意识逐渐衰弱,但依旧是教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上世纪后期的梵二会议(1962-1965)再次给逐渐衰弱的传教行动注入了丰富的生命力,普世基督信徒的传教意识再次被唤醒。
纵观各地教会,信友们的福传意识都在不断提高,各堂区不同类型的学习班与培训机构都在持续发展和运作,大家祈祷读经的热火都在熊熊燃烧,朝圣团络绎不绝……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善牧&mdash
我们因此受邀深入研究自己的身份意识。」
教宗于是指出:为帮助别人祈祷,需要有转向天主的心;为教他人尊重圣所和圣物,必须在自己心中有基督信仰的神圣意识;为怀着基督的真爱帮助近人,则必须有谦逊的心和信仰的眼光。
即使当代文化似乎失去了善与恶的意识,我们更需要强调善是存在的,善必定获胜。对近人负责,意味着愿意为他行善,渴望他向善的逻辑开放自己;关怀弟兄,就是说睁开眼睛看到他的需要,化解看不到别人痛苦的心硬。
香港天主教教友总会网站介绍,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之前,‘教友传教’这个意识并不普遍,传扬福音的工作,常被误以为是神职人员、修士、修女的专利品。
郑生来神父早前对公教报说,农场可视为培育信仰的地方,加强信徒爱护大地的意识。他们现正为农场申请成为非牟利慈善团体,并计划向教区登记。
他说:「我们要证明祇有与当地人合作,恒河才能得到清理,而这需要提高民众意识。」
总之,我们教友要有主人翁意识,要有紧迫感,福传是每位教友分内的事,所以我们要多结果子,结好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