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以一种完全白白给予的方式,透过物质的事物来接触我们…祂藉用这些对象,使它们成为让我们得以和祂相遇的工具(圣周四圣油弥撒讲道,2010年4月1日)。
由此联想到,铎职不是耀眼夺目的首饰,也绝非光华鲜亮的装饰品,而是天主的工具,带给人福音、恩宠、宽恕和爱的工具,是耶稣基督的银器,满满地盛装了基督之恩典的银器。
如此坚持下去,这样的企业就不会变成冰冷的赚钱机器和造富工具。那么,宗教界如何帮助企业家走出一条真正的信仰实践路径呢?这需要宗教管理部门、宗教领袖等共同参与,共同实践。如同一个幽灵,挥之不去。
借着施予,我们与他人接近,也能与天主亲近;「施予」能成为真正悔改,并与天主、与我们的弟兄和好的一项工具。5.「施予」教给我们慷慨的爱。
从这角度去反省新科技的意义,重要的是不仅强调它们那促进人与人接触的确实能力,更要注意到运用这些工具所传达的内容素质。我要鼓励所有从事这新兴数码通讯工作的善心人士,要致力促进彼此尊重、对话和友爱的文化。
(一)、神恩———圣神为福传而普施的工具和动力神恩是圣神的德能的具体表现,是建立教会团体和福传的工具。神恩其实是普遍性的。
《爱的喜乐》与律法主义教宗指出,教会的存在,只是向人宣讲天主慈悲计划的工具。大公会议中,教会深感在世界作天父之爱活标志的责任。因着《教会宪章》,教会重新回到了其本质的源泉,回到了福音。
在这我们众人都蒙召抗疫的日子里,这更为显明,而疫苗则是抗疫的主要工具。本著「疫苗国际化」的精神,我呼吁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以克服在疫苗分配上的延误,促进疫苗的分享,尤其与最贫穷的国家分享。
答:近年来,涉宗教内容的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纷纷涌现,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组织和个人在网上开设虚拟的宗教活动场所、宗教院校
就是他们信仰的天主,也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不是信仰天主,而是利用天主,把天主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人一旦将天主和其他人作为“工具”来利用,就会对天主和人冷漠,最后,会自然地抛弃天主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