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中耶稣派遣门徒去传教,祂没有用唾手可得的成功幻想哄骗他们,而是明确提醒他们宣讲天主的国总会受到反对,他们因此将被众人所恼恨。
天主是在向世人警告:反对过去残酷的人祭,同时宣布人的生命在一切受造物中,是最宝贵的。天主借亚巴郎所行的信德,向人类明示,祭献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形式,而在于人的服从。听命胜于祭献!
六十三岁的马克思枢机说:「我们必须表达遗憾,因我们以往没做过任何事情去反对同性恋者所遭受的迫害。」他坦言,把同性恋列为刑事的法例在德国直至一九九四年才被废除,而「作为教会,我们没有关心这事」。
教宗解释道:基督徒的希望正是从耶稣这种反对人类死亡的态度而获得的:如果说死亡临在於受造界内,但它却是一种损害天主爱的计划的伤痛,救主耶稣愿意治癒它。《福音》记述一个名叫雅依洛的父亲,他的女儿患了重病。
每次文化和意识形态殖民反对造物主天主,都是因为它想要改变天主所造的受造界。而对抗这种历史上反覆发生的事,只有一种药物:那就是见证,也就是殉道。厄肋阿匝尔想要留下的不是金钱,而是未来,见证的遗产。
乌克兰正统派分离主义分支的负责人阿加梵高都主教,反对此举,表示「失去了希望,乌克兰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正统教会国家」。
故此,通谕坚持规范的普遍性,反对「情境道德」的诱惑,因威胁到要给意向及环境作优先考虑的问题。
比如当她和圣若瑟献耶稣圣婴于耶路撒冷圣殿时,老人西默盎指着耶稣圣婴向圣母说:看,这孩子已被立定,为使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和复起,并成为反对的记号。
有时,政治紧张状态也会在教会团体内体现出来:尽管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但有一些平信徒和司铎支持政府、其他人则反对。这种分裂削弱了教会;对社会而言,教会意味着希望和可信度。
众所周知,菲律宾天主教会反对杜特尔特总统政府采取的反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