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还记得牧羊人,天使,圣诞歌曲:真实的宣布救赎主的诞生。问:在贫穷中庆祝圣诞节:但是你们是以怎样的精神来庆祝的?答:对我们来说圣诞节是生命的节日,是救赎和得救的日子。
辽宁的一位李玛丽亚(不愿透露真实姓名)教友告诉信德网:“当我看到信德微信每天都在报道全国各教区、堂区以及个人的捐款新闻时,很是感动。同时看到现在疫情的严重性,内心特别焦急。
“教宗的声音很真实,显然是基督徒的呼声,既没有受到文化上的个人主义所左右,也没有被社会集体主义的梦想所约束”。坎特伯里总主教认为,教宗的这份文件同时流露出“殷切和喜悦”的气息。
我有个深刻的记忆…某年圣诞节,一位牧灵志工与我分享他真实的内心:“我不怎么喜欢过圣诞节,总觉得四周的欢乐气氛与我无关…我一位家人就是在某年的圣诞节前病逝…”他那忧苦哀伤的眼神,让我了解失去至亲的悲恸,不是用所谓的
教宗的致辞又指出:“耶稣基督是天主的爱最真实的见证。我们应该深信:基督信徒内外和言行一致的见证是使天主爱的真理达於人的途径”。
无论是叙述体裁、故事讲述、历史纪实,还是书信格式、诗歌形式(创世纪部分段落、先知书中的部分内容、圣咏属于此类),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其特有的形式,每一种写作手法都会影响到宣读方式。
我觉得写文章可以没有规则,不拘一格,但要写得感情真实,主题明确,少些华丽的、空洞的词语,文章一定会很精彩。对于教会重点的文章,教会的重大事件,也可以用特稿的形式来写。
往后为期一周的世青活动当中,教宗也曾多次以这尊圣母像显现的故事为题,引导我们在万事万物中发现天主、信赖天主。教宗生活化的道理既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又发人深省。
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我的思想,我希望先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取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共和国》一书,TheRepublic其中有一个关于“黑地穴”的比喻。
前不久,我在公司里上英文课时,给同事们讲了一个很富哲理的故事:一位自认是义人的弟兄过世了,如愿升到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