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们通过圣洗圣事浸入到基督的死亡与复活中,每天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的心灵摆脱物质、与世俗之间自私关系的重负。後者,令我们变得渺小;妨碍我们愿意向天主、向他人开放。
当然,我们不能把这里的贫穷简单的等同于物质的贫穷或节俭,它更富有谦卑的意义。但在所有追求更新、更大、更好、更舒适、更热闹的庆祝或生活中,我们很难看到谦卑的影子,更没有所谓的节俭,也就谈不上基督的贫穷。
Q:刚才修女您说神贫是您的挑战,那除了对只是的贪求之外在物质上面有没有贪求?A:物质上面也是有的。
只有跟天主在一起,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否则我们就只能局限于物质的范畴。对极大多数的人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死亡,死亡也因此成为导致害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生理的死亡不是我们能避免的,也不是最大的灾祸。
讲到这一点,我觉得这个事情需要学术上的通盘考虑,我是这样考虑的,有几点: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我们已经看到物质竞争已经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道德底线也在频频被打破。
如果举国上下继续一味地为拼经济、为追求物质发展,那么多国人就可以不要良心,就可以自私冷漠,那么,这样的中国特色文明意义和价值何在?
今后,我们制订个措施,要定期看望和照顾好弱势人群,不仅在物质方面给予帮助,更要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以彰显基督的博爱精神。今晚我们的会,就是要讨论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
今后,我们制订个措施,要定期看望和照顾好弱势人群,不仅在物质方面给予帮助,更要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以彰显基督的博爱精神。今晚我们的会,就是要讨论这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
其实,主对他的要求是,舍弃一切,并非仅仅是物质钱财,拥有物等等,也更包括了精神方面的:他所愿意得到的和不愿接受的各样的追求和想法等。主要求他达到空的境界。
虽然感受和感动只是一字之差,感受却可以包括享受在内的一切物质的向往和欲望,感动却是纯粹属于精神范畴的活动。因此,感受是属于感官的,感动是属于心灵的。感受是属于现实主义的,感动是属于浪漫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