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在他的著作《开放的理智·信者的心灵》系列——与主相遇中写道:司铎必须寻求主,同时让自己被主找到;他必须与主相遇,同时让自己被主遇见。
于是最后说出了整个寓意的结论:“你们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
相反地,这正是再次寻求政治解决方案的时候,好能回应人们对自由、和平与正义的正当渴望,必须应对人道危机,协助流离失所者,以及那些逃往邻近国家的人们,尤其是在黎巴嫩和约旦的难民,使之安全地重返故土。
我们的心要不是追求爱这个真理,还寻求什么?
是他把真实的愿望化作了具有生命力的祈祷(玛6:9-13;路11:2-4),而非单纯地给宗徒传授;生活中他对天父和神国充满热火(路12:49),胸怀对世人的怜悯和对未来的期盼(若14:2),一直到临终前在山园里悲泣,耶稣一生都在洞悉、寻求天主的旨意
寻求「大希望」 经验显示个人的能力与物质财产不足以保证那份人灵不断寻求的希望。就如我在「在希望中得救」通喻中所写,政治、科学、科技、经济和所有其他的物质资源都不足以提供我们渴望的「大希望」。
在人人都寻求更娇美的面容、更温暖的衣服、更香醇的美酒、更精细的食物、更新颖的科技、更炫耀的装饰的时代,甚至教会机构与个人都深陷这些渴望与寻求中时,提出节俭两个字,不是有些反其道而行之吗?
在我们每日的义务和我们的行动前,首先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必须再次发现关系的价值,寻求脱离形式主义,用福音精神来激励关系,尤其我们要彼此聆听。用心和跪着(聆听)。
他勉励西班牙主教们,像耶稣一样亲切、仁慈地聆听所有人,同他们心心相印,设法寻求真正使人团结、彼此建设的事物。
对于正在寻求自由和尊严的难民,我们也习以为常,他们并未得到应有的款待。 教宗继续表示:我们习惯生活在一个主张不要天主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父母不再教子女祈祷,他们连划十字圣号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