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吉普赛人,很自然地会与流浪、背井离乡挂上钩。他们原住在印度北部,自十世纪时开始迁移,流落世界各地。曾经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对吉普赛这个民族的介绍: 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
2009年的阳春三月,怀着满腔的热情,我来到了北川——这片被5·12特大地震的阴霾所笼罩着的土地上。初来乍到的我住七楼,深夜的强烈余震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后便再也难以入睡
慈爱的天父,感谢你拯救了我女儿的性命。是您把我从痛苦中解救出来。主,我赞美你,感谢你,您对我的恩赐在我心中永不变直到万代。女儿出生于1987年,名叫王玲,从小幸福地长大,高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城西安。老人叫杨智全,今年70岁,平日里捡废品卖废品为生;车主是个90后女孩,叫朱明月,开辆红色小轿车。两个看起来毫无交集的人,却在元旦小长假的最后一天,
任何文化中,总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你说出上句,人们自然会答出下句。比如说我们中国人,你说慈母手中线,人自然答游子身上衣。你说举头望明月,人自然答低头思故乡。再比如,
《希伯来书》告诉我们,耶稣是我们的大司祭,并不是不能同情我们的软弱。相反的,我们的大祭司曾经像我们一样在各方面经历试探,只是他没有犯罪。(希4:15)《希伯来书》的作者是
教会面对新的时代,是否准备好了新方式、新方法、新面貌去传递那对每个人都永不过时的好消息——主耶稣基督的“爱”的福音?在此,笔者愿意将传福音和传教的意义做个小小的分享:
教宗解释说,这些是关于人类存在的问题,教会的牧灵行动应该在信德之光的启发下,注视着十字苦像来回答这些问题。十字苦像完全彰显了天主父的拯救奥迹,祂为了爱人类,不惜牺牲自己的圣子。
除非我们在福音之光的照耀下,愿意经常地检查自己是如何生活、工作、思想、言谈和彼此相爱的,否则几乎肯定发现,我们会逐渐按自己的便利去接受福音,这包括我们只接受自己感到容易和舒适的耶稣的训导,而漠视其他的训导
我们迫切期望在这片光辉的土地上,敬仰耶稣基督的信德之光日益发扬。虽然我们地处东西,远隔重洋,若以耶稣基督之爱相许相通,则天涯若比邻,四海如一家,何远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