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神父写信向教宗谈到内心的疲惫引起他的反思。教宗说,有一种工作上的疲惫,这一点我们都清楚。当夜幕来临时,我们工作累了,走过圣体龛问候上主。但是在生命垂暮之际、昏暗恍惚之时,还有一种最终的疲惫。
近日我看了“信德”的《一位老主教的忏悔》、《衡水教区发布文告要求神长教友力行节俭》和新春寄语《新常态下铸造崭新的历史》,激动得不能自已,拍案而呼痛快!
参与庆典的教友约200余人,笠山村委张主任也应邀前来教堂祝贺。杨主教在讲道中说:我们来到这座圣殿,看到很新,是他们粉刷努力的结果。
年近七旬的苏先生因患帕金森病,走路很困难,故未能常进教堂参与弥撒。陶神父来到后,先请他发痛悔,洁净心灵,而后祈求耶稣圣体进到他的生活中,指导他的灵魂。
在交河城周围的村落中,也有些分布零散的老教友,总共不过六七十人,也是因为没有聚会地点加之老年人居多,行动不便,很少到堂区的教堂参与弥撒。
2006年,教堂组织一次朝圣活动,参观了上海教区办的安老院。养老院内的圣堂以及老人们的安详生活,深深吸引了她。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我们夫妇俩在2007年,通过熟人介绍让妈妈住进了上海南张安老院。
有人说没有一个象样的祈祷场所(教堂)怎么发展教友,还有人说不提高教友素质又怎么能够树立教会形象?
爱尔兰神父在堂区停车场举行告解圣事(梵蒂冈新闻网)在过去的一周里,一张关于神父在爱尔兰都柏林教堂停车场听告解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那时不懂事,到教堂去印象最深的就是老跪在那里(那时跪凳没有垫衬),膝盖骨经常跪得生疼。教堂祭台前中间的通道把教友一分为二,一般女教友跪左边,男教友跪右边。
在兴隆镇距教堂约500米的正街上,当地教友跟随着游行十字架,在教区主教、神父、修士、修女的带领下举行圣堂前的游行,吸引了镇上居民前来观看,不少人还跟随着来到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