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与他们的师傅结成一体,他们宣扬天国时不再是孤独的,而是耶稣藉他们而行动:谁接纳你们,就是接纳我;谁接纳我,就是接纳那派遣我来的(玛10:40)。
1、天主的邀请天主邀请人参与救世行动。
按若望福音所示,濯足礼具有双重意义:既仿效基督在晚餐厅为宗徒们洗脚,也藉此「服务」行动表达「自我奉献」。正如濯足时所咏唱的对经:「主说: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
从知识上、从信仰上玛利亚“知道”自己的儿子,生活在自己身边的耶稣就是基督,就是天主,然而,她却要通过一生的一个个“惊讶”去理解“天主新的行动”。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天主存在和行动的“固定认知模式”。
天主的平安也显得空洞,如果不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激动,感动,最重要的是行动,神父说。人流还在挤抗不动的教堂里波动,挤进去或挤出来都几乎不可能。有志愿者佩戴着牌子在人群中,偶尔发出指令。
有时,我们不停地讲信心,谈信心,但我们从不将信心投入行动,没有行动的信心不叫信心,没有行动的信心是死的。真正的信心就如安格斯在电影末尾所说的:看看这些土豆吧,感觉它们。
她的一切行动能力来自她对信仰与人性的洞见。她的信仰是爱—————不图回报的爱,以卑微者能够接受的方式。她看到了人更深一层的需要。
正当以色列人即将灰心丧气时,上主采取行动,实施了拯救。《出谷记》写道:过了很久,埃及王死了。那时以色列子民由於劳苦工作,都叹息哀号:他们因劳役所发出的求救声,升到天主面前。
如果我们每一位基督徒都能将“服务”变成一个行动,我们的老师和许多的传道人就不会累。
公教进行会的「进行」,意义在于「采取行动」。教宗表明,「只要牢记『行动』属于上主,必然不会不把上主视为使命的泉源:祂的临在乃是使命的缘由,而非使命的效果。请始终谨记:『我们所以够资格,是出于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