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30,在颂祷声中,沧州教区神长教友为刘绪俭神父举行入殓礼仪。李连贵主教主持入殓、告别和起灵及安葬礼仪。封棺后,起灵运往教区墓地云台山安葬。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表演曲目是由韦华第所作的《圣母赞主曲》,连同客席演唱香港CeciliaSingers及九龙华仁书院旧生弦乐团共同参与演出,以音乐向圣母颂祷,赞美天主。
感族人父与母伯与叔娘与婶姐与妹兄与弟为之祷。六手足计十二,同孝亲共出力,每动钱皆参与!妻欲揽亲不同,彼主动做表样!父终前不舍去,念吾妻未信主。妻复之将学习,若感动必相信,父闻之即离去!
我们在其它经文中也可找到类似的句子,虽有区别,但均在强调天主的慈悲与爱,以及祂不知疲倦的宽恕(参阅:纳四2;岳二13;咏八六15;一○三8;一四五8;厄下九17)。
圣经上,特别在智慧篇内更是不厌其烦地讨论友谊当是忠诚的(德6:1),经得起考验(德6:7),稳固(德6:14),守信(德27:17-21),应是建立在遵守天主的法律上(咏55:14,15),老友犹如陈酒
(咏145:8)的确,上主对我们罪人总是仁爱、慈善、关照、宽恕、慈悲。凡跌倒的,上主必要扶持,凡被压抑的,使他们起立。(咏145:14)。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
(咏119:105)与主相遇,我不再任性,因为主教会我如何去爱;我学会坚强,因为主带我一步步辨清现实。伤过,痛过,但一直都笑着;输过,败过,但从来没怕过。
圣咏对以色列历史的陈述也多与他们的背叛和不忠实有关。天主才由旷野中拯救了他们,他们却立刻如顽童般地反抗天主,认为天主所给的还不够,再度背弃他。
当天是耶稣圣心节,弥撒中选了第23篇圣咏,内容描述牧人如何用牧杖来保护羊群不被野兽吞噬,以及如何依靠短棍来走过崎岖的道路。教宗解释说:“教会也需要使用牧人的手杖,来保护信仰对抗伪造者和令人迷失的指导。
祷,就是请求与盼望,“祷,告事以求福。”人们相信,祈祷是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虔诚的祈祷,获得神灵的庇佑、指引和恩赐。祈祷是人类文明中普遍存在的行为,起源于古代人类对神灵的信仰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