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梵二以来,平信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主教对平信徒的培育有何计划?
我继续说道:300多年以后,尤其是梵二会议后,教会对信仰对天主的理解有了很大的进步。梵二会议后,教会出版了《天主教教理》,我仔细读过它,发现书上并没有有关审判的描述。
由此而言,当下中梵关系的发展也不可能跳跃“中国”之国家性的底线,只能在“独立自办”的理解下找出方案、发现出路、提供智慧。这一普世教会与中国国情的两难如何得到稳妥、睿智的处理将决定中梵关系的未来发展。
梵二后,排队站立领受圣体的方式被广泛使用。神父站在至圣所前,信友排成一列上前,故此圣体栏常失去了其原本的功能。
梵二前的弥撒礼仪中,领圣体的人很少,梵二后,教会鼓励教友参与弥撒领圣体。参与弥撒不领圣体,就好像去参加一个盛大的筵席,却没有享受主人准备好的美味佳肴一样。我用以下三点给大家讲领圣体的好处。
这一年,中梵政教双方在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又有了新合作。
科赫枢机表示,梵二大公会议后的历任教宗都对大公旅程态度开放、立场一致。
圣若望廿三世在梵二大公会议上发明了“穷人的教会”这个词汇,他所指的“不仅是教会内的穷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世界上所有的穷人,无论领过圣洗与否,他们都属于教会”。
福传的热情:信众的使徒热情(7);梵二大公会议(2):在使徒教会中作使徒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上午好!
第八部分梵二大公会议1、梵二大公会议简介:1962.10.11--1965.12.8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教堂召开天主教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出席有全体枢机主教、全体教会组织及机构负责人、世界各地大主教、主教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