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你进入西方医疗模式的医院时,会发现那里设有一个在国内很少听说过的职位,既“灵性照顾师”的职位。这个职位大部分由神父和牧师来担任,他们长期在医院内工作,去把精神上的安慰带到每一个需要的患者那里。
「如果我们今天能知道世界多个地方的少数群体受迫害的艰难处境,如果穷人和受造界遭受的许多压迫和不公得以揭发,如果很多遭人遗忘的战争能传述出来」,这得归功于不少记者、摄影师和剪接师经常冒著生命危险执行任务。
在这方面,65年前的1957年11月24日,教宗庇护十二世向一群麻醉师和机能康复师发表了讲话,教宗方济各称之为“永志不忘”的讲话。
那些人利用一个如此优秀的人、天主的人、我几乎说他是一位教会的圣师,我也要说那些是不道德的人,他们是有派系立场的人,不是教会人士。⋯⋯我想要澄清的是本笃教宗生前是怎样的人:他不是个满肚子苦水的人。”
更让人兴奋的是,熊君随后竟然在永历皇太后给教宗的信中找到了更早的记载:大明宁圣慈肃皇太后烈纳敕谕耶稣会大尊总师神父。予处宫中,远闻天主之教,倾心既久。幸遇尊会之士瞿纱微,领圣洗。
我们意识到,我们所有的人:无论是病患、医生、护理师、家人、朋友、神父、修士、修女,彼此之间都是希望的“天使”,大家都是天主的使者;无论我们在哪里:是在家中或是诊所,护理之家、医院或医疗中心。
那么如何保持自己对基督的热爱之心,除了本人坚持祈祷、自我鞭策以外,要坚持自己曾发出的要诚心诚意服务教会的意愿,此外,还必须有神师神父,有问题不去咨询长者的意见、有诱惑不敢向领导吐露、有困惑不求友人指导,
即历代师儒亦各以‘畏天命’之语。淳淳然相告诫也。且日:‘天者理也,帝者以主宰而言也。’夫天之生民,有物必有则。
一九九六年至二〇〇五年间,我们有两位神父协助台北教区的中学生联谊会,担任辅导神师,培育青年人及营队的义务辅导,也参与他们与圣召相关的培育。
一九五九年四月六日赴罗马圣额我略大学攻读神修学,一九六一年六月获得神修学博士学位后,派往越南西贡首德(ThuDuc)耶稣会初学院担任理家及副神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