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将临期第三主日被称为“喜乐主日”,就是提醒我们人内心最大的渴望,久久企盼的救恩就要来临了。充满喜乐的人是无法隐藏自己的,他们因为喜乐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们因为喜乐而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所以耶稣复活后告诉门徒多默,“看不见就信的,比看见才相信的更有福。”当探求可验证的科学家,触碰到无法实验,不可见的天主该怎么办呢?
一、死亡不是生命毁灭,而是生命的改变死亡是生命的转变,并非毁灭。在天主的计划中,人不但与群体的人类有关,也与物质、生命、精神及创造他的天主有密切的关系。
旧约以色列民认为,死亡虽然是无法避免的或者是可怕的,但并非是生命的毁灭。
若是有人死在了朝圣的路上,同伴们便会带上他的牙齿继续上路,即使他是个孤独的素不相识的朝圣者,也会享受此种待遇。
水是生命中最常见的物质了,大地山川,需要水;花草树木,需要水;鸟兽鱼虫,需要水;人类生活,需要水;水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源泉。然而,水虽有用,却不骄傲;水虽重要,却不轻狂。
其它的疾病何不如此,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如果失去了知觉将是多么的危险啊,就等于人身没了防卫一样。
因为喉咙插管无法言语的教宗,在临终前于病榻上写下最后遗言:“我很快乐,你们也应该快乐”。 一个疾病缠身的老人含笑走了,从容、平安、喜乐定格成了他生命最后的标记。“我很快乐,你们也应该快乐”。
豪儿:我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你愿意和妈妈说话吗?你还在怨恨妈妈吗?孩子,妈妈不求你的原谅,只想让你知道: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一切还可以重来的话,我宁愿牺牲我的性命也要换取你的生命!但是说什么都晚了。
在希腊语的词源中,“安乐死”一词与“善终”(εὐθάνατος)有关。在古代,这个词与没有痛苦的死亡联系在一起。医生的目标是尽可能确保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