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由国王管理人民的俗世事务,由教宗管理人民的精神属灵事务。其实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本意不是为梦学鸣锣喝道,而是为长久遭到污名化的梦澄清事实,还原它的本真与实相,从而为人们攻读《圣经》清除障碍。
面对属地教会(Landeskirche)的事实存在,罗马宗座(教廷)一方面在政治上接受Theprincipalofcuiusregio,eiusreligio(教随国定原则,或字译为:臣民随国王而信原则
抵埃及后,马松亭觐见了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历陈东西文化沟通之需要,及中埃两国王应负此沟通之任,极蒙埃王嘉许,当允尽量收容中国学生,且许派教授二员来北平担任该校教授,自是而后,中西文化之沟通乃益进展[4]
但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就像圣经上所说的“人不但只靠饼生活”,人除了肉体,还有一个“灵魂”。
聚会时不祷告、不讲道、不读经、不擘饼,而是按各个时期安排工作,大家谈心、交流经验、唱流行歌曲,“姊妹找哥小花流”,“血染的风采”跳舞,最后说声[奉全能神之名阿们],结束。
在这怜悯之爱的基础上,耶稣治愈被领到他面前的病人(参玛14:14),又以寥寥可数的饼和鱼饱饫庞大的群众(参玛15:37)。在这些情景下,什么打动耶稣呢?
在这怜悯之爱的基础上,耶稣治愈被领到祂面前的病人(参玛14:14),又以寥寥可数的饼和鱼饱饫大量群众(参玛15:37)。在这些情景下,什么打动耶稣呢?
这种精神是反文化和反潮流的,但也正是在这种反劲中,他们为世人提供了一种不同凡响的生活理想和追求,不但为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4:4)这一千古真理作证,而且也提醒人们,天主的光荣在于一个人充满生命的活力
当时的传教士流传着一种信念:即如果某人能够被国王很高兴地接纳,就有可能归化全部中国人。因此利玛窦一到亚洲,就被建议去北京创建一所住宅。
最后一端光明奥迹是建立圣体圣事,在此圣事中,基督借着饼与酒的形象,以自己的身体和血作为食粮,证明他爱人类「爱到底」(若十三1),就是为了人类的得救,他奉献自己作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