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兵们来抓耶稣时,伯多禄首当其冲砍下了大司祭仆人的一只耳朵,为保护耶稣。
玛窦清楚地记得从那时起,耶稣就开始向门徒说明: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要由长老、司祭长和经师们受到许多痛苦,并将被杀,但第三天要复活(玛16:21)。因为门徒们要参与耶稣的任务、权能和命运。
但你们为我应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出十九5-6)。
当天是天使报喜瞻礼,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提到两个报喜:第一个是天使向匝加利亚预报洗者若翰的诞生,当时匝加利亚正在上主的圣所内履行司祭职务,众百姓都在圣所外等候;第二个是天使向玛利亚预报基督的诞生,这件事却是在加里肋亚一个偏僻地区
耶稣还说过:不要抵抗恶人;而且若有人掌击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玛5:39);但在大司祭亚纳斯的差役打他一个耳光后,并未让他再打,而是义正词严地反问说:我若说得不对,你就指正哪里不对,若对,你为什么打我
1657年顺治又授予汤若望“司通政使”一职。1658年,顺治再封汤若望为“光禄大夫”。至此,汤若望成为了清朝的一级正品大员。汤若望也逐渐成了顺治帝的精神导师,曾在许多重大关头扭转了顺治的偏差。
事实上,圣职人员与堂区教友共同形成了唯一的司祭子民。教宗致全球司铎的信函也提到阿尔斯的本堂神父每日所作的生活见证。这位圣人每日举行弥撒,在圣体前祈祷,听告解。
梵二以后,人们意识到圣洗圣事的新神学理论,就是:圣洗圣事本身就有圣职的基本要素,被公认为圣职的根源;所有神职和非神职人员都是一样分享了基督的先知、司祭及君王性。
而司铎是圣体圣事的司祭,即忠仆和有效的工具。您刚刚提到了司铎的独身制,此类法律可能会有什么新变化吗?首先,要去掉法律一词。法律是更加高深的结果,只能通过基督中心论才能理解。
第三是精神上的大公合一,以深入且和谐地实现耶稣大司祭的祈祷:愿他们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