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殉道者实践了爱胜过于仇恨及死亡的道理,所以基督徒的殉道是个彰显对天主和对弟兄姊妹的爱的崇高举动」。
“我们明确鼓励这样做:放下武器、减少军费以满足人道援助的需求,将死亡工具转化为生命工具。这些不是空话,而是我们因那作为和平及生命者的名字,为促进我们众兄弟的福祉、反对战争和死亡而坚持不懈地提出的要求。
周主教讲道:“复活的主超越一切,也包括死亡,让我们也不再害怕死亡。但复活的主也向门徒们嘘气,让他们领受圣神,圣神是永恒的父和子在爱的交流中共发的。”
神父的讲道使围观的教外朋友懂得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死亡并非毁灭,而是一次改变。人们面对死亡无须惧怕,只要我们奉献爱心,善度人生,追随耶稣,燃烧生命,我们就能与天主结合。
一切顺利时----圣咏33:12-22;100;弟茂德前书6;雅各伯书2:1-17开始新事时----圣咏1;箴言16;斐理伯书3:7-21孤寂惧怕时----圣咏27,91;路加福音8;伯多禄前书4惧怕死亡时
死亡是悲伤的,耶稣无怨无悔地走向了十字架,在读受难始末的时候,字字句句都震撼着我的心灵深处。他为了爱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他所爱的人们却振臂高呼:“放了巴拉巴,钉死耶稣。”
有一种“世俗的悲哀会带来死亡”。但是,当他回想起基督对他的爱时,伯多禄的泪水便化作“按照天主圣意而来的忧苦,能产生不再反悔的悔改,以至于得救”(格后7:10)。
然而,当耶稣开始谈论他要承受的痛苦和死亡时,同样还是伯多禄提出反对,耶稣强硬地责斥他说:“撒旦,退到我后面去——说他是撒旦——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33节)。
他说:“我们每个人身上所带有的死亡印记:罪孽、怀疑、沮丧、疲倦、恐惧在基督内变成了生命的印记:恩典、希望、信任、信仰、信心。在基督内,在他不畏死亡的爱里,奴役让位给友谊,负担让位给欢乐。”
他在文告中强调:爱击败了仇恨,生命战胜了死亡,光明驱散了黑暗!教宗为世界各地的苦难者祈求和平,特别关切叙利亚、伊拉克、乌克兰及非洲某些地区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