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底珍藏着一组用黄土画下的画面,那是我小时候,一个教我们《要理问答》的热心婶子为我画下的。
艰苦朴素、谦虚真诚、热心敬主、真心爱人、甘愿为别人牺牲自我,并分担贫穷忧患者的疾苦,而这些特质,大名的神长、教友似乎已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
教友们赞不绝口地说:“张神父是位‘工人’——热心勤谨行圣事,不辞劳苦来做工,为教会开源节流一笔巨款。”
一个一个地找,一个一个地劝,在他的引导下,很快发展到目前100多人的热心堂口,周围村的许多教外人听了他的讲解也认识了天主。
他是生命的源泉,只有热心侍奉他,才会有平安,喜乐;当我们看到大自然的气息,活的气象,我们可曾感恩?是天主的圣手奇妙地造化了这一切。生长在岩缝中的小草,如果想获得生命的权力,就必须和岩石争夺土壤和水份!
新建的若瑟堂是以陈时臬教区长、黄炳章神父等及热心的信徒竭力协助和合作、乐捐资金和汗水建造起来的。新堂位于市区外马路133号(原107号)主教楼旧址,整座教堂以钢筋水泥结构为主,饰以瓷砖、石材等。
文革时期,父亲顶着挨批斗的危险,挨门挨户劝勉教友们要寄希望于天主,更要坚持不懈地热心祈祷。改革开放后,有了祈祷场所,父亲开始主动负责起堂里的日常事务。
有爱教会的热心教友,肯定也热情接待教外朋友的。有一年我到某大城市教堂参与弥撒,礼毕,门卫要关圣堂门,有一对青年教友要进堂朝拜圣体,门卫问他俩是否教友?圣名什么?非常严格。难道教外人来参观教堂都不行吗?
现在河北省职工医学院西医临床专业二年级就读的刘鑫,原籍任丘,2001年复活节前夕领洗后,一直热心事主,经常帮神父、修士做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吃饭前集体唱天主经,郝盛花院长拉着我的手说:“到我们这参观访问的人不计其数,我还没遇到这么懂事、热心的好孩子。”这都是“信德”的好引导,真是:一报在手,救灵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