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是不能进堂就利用网络平台上课,组织大家讨论、写心得体会,每天早晨在群里带着大家祈祷,晚上转发一章圣经,至今已经读完梅瑟五书和马尔谷福音、路加福音,使学员每天都能听到天主的声音。
教宗引用《圣咏》第56篇的话来解释痛苦与天主的关系:“我多次流离失所你都知悉,我的眼泪聚在你的皮囊里,岂不是也写在你的书卷内?(咏五十六9)”教宗说:“在天主的面前我们不是陌生人、也不是数字。
攒动的人群泪眼朦胧,嗟叹连连,哀伤写满了他们的脸庞,哭泣模糊了他们的视线,整个世界一如陷入黑洞般消沉暗淡。
他们几乎不会读或写,但我们会每天一起祈福、分享、诵玫瑰经,每周参与感恩祭,”他回忆道。罗利森最鲜活的记忆之一就是和祖父一起去捕鱼。
太美了:她写的太美了。经过一段不可知主义的——什么都不信的青春期——在大约二十岁的时候,玛达肋纳与主相遇,被一些有信仰朋友的见证所打动。
我知道自己才疏学浅,可是他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的生活,也感化着周围的许多人,我不得不去写。
这篇“耶稣宣言的大纲”(若12:44-50),是圣史若望宗徒高度总结和概括了耶稣基督三年传教生涯中的言论要点,在天主圣神的默感下,他将这些要点系统归纳,从而写下了这篇流芳百世的“耶稣宣言的大纲”。
有人写说:维杰瓦诺等候教宗的来访已经好几个世纪。五百多年前的一四八一年,当时的教宗马蒂诺五世曾途经这里,在这里短暂休息过。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世时,维杰瓦诺的主教曾经要求教宗来访,但先教宗抽不出时间。
2003年,伯多禄广场上高高挂起了她的肖像,从此,德肋撒姆姆的名字被写进了真福的名册。所有基督徒都因她的信仰见证而欢跃。 “信仰见证”?
他的神学和诗并存,他以诗的题材写神学;诗的灵感使他能够从对立和形象的角度深入发挥神学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