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这是每个基督徒都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面对需要伸手援救的人,司祭和肋未人却那么冷漠无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撒玛黎雅人不仅停下脚步为其包扎伤口,而且还细心照顾了这陷于危难的人。
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题为《贫贱夫妻》。我已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都会加深心灵的感受。文章说:科室收进一位女病人,四十来岁,农村人,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医生在全力抢救的同
我重新翻看《圣经》来寻找天主的话语:“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
圣经记载的那位胎生瞎子,因无条件地顺从和依赖耶稣而得以复明,其崇高的信德之光魅力四射,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景仰。
穷山恶水出刁民”、“无恒产者无恒心”,将穷人=好人,富人=坏人,这种思维是粗暴武断的,耶稣所暗示的穷人是虽然没有大量资产,但是却是有道德、遵守社会规则、为他人努力提供服务的“良民”,是《穷人》中的西蒙和安娜,是《圣经
潘家骏(2011年11月18日·石家庄)此次论坛主题是礼仪本地化,而教会的礼仪本地化有其既有模式,就是梵二后的礼书,把这些礼书翻译出来,忠实地做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也要感谢坦内尔神父所在的耶稣会英国省会,慷慨赞助了翻译出版。
展览题为“明末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使者——利玛窦”,讲述两大文明的交汇,展出的有文艺复兴时代传入中国的作品:有利玛窦在中国的成果,特别是他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以及他编撰的适合中国文化的天主教要理书
(翻译:韩神父;来源美国CNA)
(整理翻译自美国CNA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