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明天的诱惑,明天并不存在,就如耶稣在十童女的比喻中亲自解释的:五个糊涂的童女拿了灯却没有随身带油,她们去买油,等她们回来时门却关上了。
大儿子不满6岁,个头刚好超过冰柜,踮起脚尖正好能够看见里面的雪糕,小布丁是他的最爱,客人买他都不舍得卖,自作聪明地介绍冰棍,样子实是可爱。家里没有钱,我和丈夫犯了难,商议好把唯一的大财产冰柜卖掉。
车站购票处、候车室、超市、排队买月票等,自私冷漠的人到处都有,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我的心却隐隐作痛,眼前的一幕使我不由得想起亲眼目睹的教堂里的一些占座现象,何尝不是如此呢?
是这群人,毫无怨言地为基督的神国大业,献上了自己的生命;是这群人,欢欢喜喜地变卖了所有的一切,买下了那颗珍珠(玛13:46);是这群人,心甘情愿地为了完成基督交给他们的使命抛头颅,洒热血,全心、全力、全意地完成基督在世未完成的赎世工程
但是如果我们以消费主义的方式思考圣诞节,只想我如何为他人买礼物或如何庆祝世俗的聚会,我们将错过耶稣,找不到祂。我们应当等待耶稣,愿意在祈祷中等候祂,而这期待与警醒密切相关。
经济大权独揽,开销花费由她说了算,她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但对他和老伴的零花钱却抠得很紧。
有时,只需你拿出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少给孩子买根雪糕的钱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就可帮一些有难之人解决很大的问题。而我们也会在施予中感受到天主的恩宠、圣神的助佑,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生命。”
里格斯决定给她一个惊喜,他买来了一串长长的灯饰,从他的住处横跨马路挂在莫顿家前的树上。莫顿说当晚她在与女儿看电视中,突然收到里格斯的短讯,要她到屋前看,一串的灯饰让她吓了一跳。
有时候看到她的同事买大房子、买车了,她就埋怨我爸爸,嫌我爸爸没本事,不能给她和我们家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也不能帮她调换一个好工作。为这些事,她经常和我爸爸斗嘴吵架,使我们家里总蒙上一层阴影。
那么,请问哪个灵魂会先出炼狱?这个问题还真有点两难:我觉得自己无法替天主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有句佛家的对联很有哲理:念佛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分明菩萨是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