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数码文化对我们谈论及聆听述说超性事物的象征性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耶稣在宣讲天国的时候知道使用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环境成分:羊群、麦田、婚宴、种子等等。
教宗强调:事实上,信赖天主上智的安排并不是要我们无所事事,消极地听天由命,不必为有尊严的生活奋斗,而是叫我们戒避对事物患得患失、为明日担忧的心态。
教宗告诫信友们,人光凭自己的经验还不够,他需要向其他事物开放,向能够使他满足的另一位开放。人从内心渴望无穷的境界、思念永恒、寻求美善、渴求爱、需要光和真理,这些将他导向绝对;人的内心渴求天主。
教宗进一步说,需要有一种将人的良知、人向超性事物开放放在中心位置的人文主义,这样的人文主义有能力启发内容不同,目标却一致的政治主张在建立以人性伦理道德价值为基础的民主政治体制社会。
今天的世界向青年推荐的无非是那些不稳定、善变、反复无常、朝生暮死的思想观念和事物。这一切都反映出时代文化对基本价值、对规范和引导生活的原则犹豫不决、不勇于接受的弊端。
即使不幸失足滑坡,也该及时痛悔改过,与往昔的荒谬行径水洗刀割,毅然摆脱引人犯错的人及事物,然后再更进一步走近基督,相似基督,享受真正的心灵愉悦。
卜弥格认为中国是世界的缩影,因为它包括了地球上其他有人居住地区的一切最美丽的事物。基尔谢奇怪为何上帝偏偏将人间的乐园赐予崇拜偶像的中国人。中国艺术家和工匠的天才与成果也不断引起仰慕。
教宗于是指出:谁若不奉献自己,他所奉献的就总是太少,甚至有时设法用金钱和物质事物来换取自我奉献的心和义务。降生成人的奥迹在指出天主没有这样做,祂没有给出什么东西,而是藉着唯一圣子将自己赐予我们。
相信天主,是使我们成为不与时下风尚和主张同流合污的价值观的倡导者,是要求我们用不顺应潮流的态度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
我们知道稳定的家乡不是建立在事物、个人计划或雄心之上,而是以双目凝视基督的真牧人为牢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