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告行文流露出教宗对世界上许多处境艰困地区的关怀,他特别谈到中东、伊拉克、巴基斯坦、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他谴责经济上的不公义,毒品交易、迫害等现象,要求人类作深入的归依。
耶稣并未因她的生活而对她大加谴责,使她的信仰发生了转变。此时的她开始真正接纳耶稣救主的身份:先生,我看你是个先知。
然后,克劳特勒主教谴责了「亚马逊地区向来被看作是有待掠夺的地区」这种情况,「先前是木材和矿产,今天是能源」。
「耶稣将会在城外被钉死十字架上,高高悬在哥耳哥达上,被所有人注视谴责、嘲笑和讥讽。然而,就从那里、从十字架那棵生命新树,天主的力量将吸引一切到祂那儿。
圣文都拉写道,圣神‘将最大的安慰带到困苦最大的地方,不像俗世那样在顺境中给予安慰和奉承,而在逆境中却给予嘲笑和谴责’。”教宗继续表示,魔鬼“竭尽全力对我们落井下石”,圣神则“愿意救助我们”。
若没有这种渴望的话,我们做的事情可能意义不大,而且会容易谴责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我们需要以超性眼光,去看待我们工作上的乏味性,我们要看到这工作可能就是为进入天国的机会。
伯多禄继承人以天主的名义谴责了“武装暴力、杀戮、强奸,以及毁坏和占领村庄”等持续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的暴行。
教宗谈到虽然尼西大公会议裁定亚略思想为异端,并遭到谴责,但是当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和他的儿子君士坦佐二世基于使帝国内部安定的政治因素,事后仍然恢复了亚略的身份地位,反而使圣亚大纳削遭致长期的放逐。
基督徒有责任认真预防和坚决谴责对儿童的暴力或虐待。今天,尤其是现在,有太多的孩童被迫劳动。但是,一个不微笑的孩子,一个没有梦想的孩子,无法知道或培养他或她的天赋。
而不被五颜六色的诱惑“一叶障目”;不再吹毛求疵、只看见弟兄眼中的木屑而忽略自己眼中的大梁;不再对最小兄弟的疾苦危难熟视无睹漠不关心;不再只看到别人阴暗面而横加指摘……否则即使我们的眼睛睁得再大,也只能是耶稣所谴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