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邦人庭院」隶属于圣座文化委员会,是本笃十六世教宗为了与非信友对话而创立的。 继法国巴黎、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西班牙巴塞罗纳后,「外邦人庭院」活动来到另一个面对世俗化的城市:柏林。
因为从她们身上,我们懂得了每天实践大公精神和宗教对话的艰难。事实上,她们几百年来所处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她们生来便能够与众多其他基督宗教和其他宗教进行对话。
*“对话和相互尊重”的方式*马蒂诺枢机主教说:“如果一所学校有100名穆斯林儿童,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教授他们的宗教。这是对人的基本尊重。”
民族传教博物馆陈列各国文物,目的为表达不同文化间的对话,这也正是圣座所竭力推动的,圣座的努力包括收集各大洲数以千计的文物在内。
圣座与伊朗共同发起的这项会议很重要,教会与政治机构的对话也同样重要。塔格莱枢机对此表示:圣座与政治机构对话的确很重要,但圣座在对话中并非担任政治角色,而是作为良知的声音。
1632年,加利略写了一本《关於世界两大体系对话》的书,再次拥护哥白尼的日心论,即太阳为宇宙的中心,因此受到教会判决。
教会在国际社会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相互理解,要求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推动人类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藉此成为一个鼓励建设和平的管道。
教宗表示,共同培养一种有益於人类家庭的相遇和对话文化需要的不仅是宽容。它也激励我们伸出双手,以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态度建设一种包含差异的合一,并且不把差异看作威胁,而是增益和成长的潜在来源。
最近芬兰信义会-天主教神学对话委员会发表一份文件,题为成长中的共融:关於教会、感恩祭和牧职的宣言,其中包括某些我们应该在大公对话中继续推进的重要议题。
因此,弥撒讲道应再一次回到主和祂的子民已经建立的对话上(《福音的喜乐》劝谕,137号),好能在生活中实现这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