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3年的陶成之后,1923年12月7日,由献县教区第五任法籍主教刘钦明主礼,在献县张庄总堂晋铎,时年32岁。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6月29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大殿中央大祭台主持隆重弥撒,庆祝圣伯多禄及圣保禄宗徒瞻礼。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这22位青年的选择,但是他们自己和在场参礼的主教神长和亲友却非常清楚他们要面对的是怎样的世界和社会。善牧是福音中耶稣自我比喻的形象,这个形象具有很深的神学意义。
这些自然的洞穴中浮雕作品都与耶稣受难有关,例如:最后的晚餐、濯足礼等等。在正中央明显的位置上,有一非常高大的十字圣架浮雕像,表明主耶稣受难时,被恶人钉死在十字架上。
犯病时走路困难,上祭台做弥撒有时是辅祭人员扶着。他关心每一个人的信仰,走访每一个不进堂的冷谈教友,传播天主的爱……,春节也从来没回过家。两年以来,教堂变化很大。
从摆设祭台的地方可以看到难民船只的遗体。教宗权杖、圣爵、读经台和祭台所用的木料,均取自难民靠岸兰佩杜萨岛时乘坐的船只。弥撒读经和教宗所穿祭衣的颜色,也在强调作补赎的意义。
旧约即天主籍梅瑟于西乃山下以牛犊之血与以民缔结的盟约,请读(出24:1-11)当时梅瑟在山下立了一座祭台,代表天主,十二根石柱代表以民十二支派,作为立约的见证。
起初圣髑被保存在教堂主祭台的一端。1636年时人们将圣髑放入刻有教会铭文的古铁匣中,移至堂中的偏祭台保存。1902年在兰其亚诺居民们的倡议下,圣髑被移入一座专为纪念此圣迹而特制的大理石祭台中。
祭台正中五米多高的十字架是视觉中心,祭台下方是由整块黄色云石雕刻的“最后晚餐”。圣体栏杆由淡灰色大理石柱头逐个雕花拼组而成。
举行弥撒的祭台设在体育馆内的一侧,祭台上方悬挂着一尊巨型木制十字架。教宗方济各站在十字架下发表了他在纽约的最後一次讲道。他引用《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九章中的话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一道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