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教宗对他关于老年的要理讲授中朝向永生进程的愿景作了总结。“老年是最适合传播喜讯的生命阶段,这喜讯乃是,生命是通往最终圆满的开端。年老是一项许诺,一项许诺的见证。最好的还在后面。
圣神,你是教会的灵魂,请你来吧;求你光照参与世界主教代表大会的众人,使大家的辛劳和愿景,结出佳果。(答)圣神,你是上主温柔的气息,请你来吧;求你以耶稣的爱火、重燃我们内心将熄灭的火苗。
这段讲话展示了教宗良十四世对边缘群体的关怀,以及他希望教会成为一个包容和欢迎所有人的地方的愿景。他以温柔而坚定的语言,呼吁人们重新审视信仰和教会的意义,强调教会应当是一个充满爱与接纳的家园。
经他手修建及祝福的堂区有:布施村堂(1985)、原西村堂(1986)、交口解家窊堂(1987)、临县李家沟堂(1988)、临县青塘、姚家山堂(1990年夏)等。
24年前,我的舅舅姚铎民神父的遗体告别仪式也在该堂内举行的。50年代末期,这一带的建筑很不规范,教堂周围搭建了许多房屋。
正当大家对堂区史愁眉不展之际,上个世纪末在清理教堂一侧倒塌的房屋时竟发现了一贞女墓碑:清故显姚仉氏之墓、大清康熙18年(公元1664年)12月14日立,早年加入圣母会。
第六章:家庭的牧灵愿景第六章提出几项牧灵愿景,从旁陪伴夫妻的重要性。
即使到现在,几年后的今天,我也常常会忆起越南朝圣的一幕又一幕、一景又一景、一天又一天。闲暇之余,我从诸多的记忆中整理出四个故事,供大家品味欣赏。故事一:本土特色越南的信仰大环境很有特色。
天主教的“同道偕行”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生智慧”,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从不同的天际升起,却共同照亮了人类对命运与共、和谐共生愿景的追寻之路。
高举十字架作为前导,洞儿沟小学学生挥舞彩旗在前,洞儿沟、古城营、姚村、六家堡、西柳林、六合村八个堂区的乐队随行,之前大家未曾商议,各自选择的彩服却无一人雷同,真是天作之和谐,真是众妙毕聚,各抒灵曲,如果站在村外高速公路上也许还可以辨别他们各自不同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