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慈幼会士们还在当地建立堂区、学校和一些培育中心,其项目包括职业技术、促进妇女和青年。慈幼会士们也负责管理另一个为收留国内流离失所者的营地,目前大约有1万人住在那里。
她生前为给同会的姊妹们留下适合的会规作了努力,她尤其为修女们指出了灵修和道德方面的培育,这个培育以极为谦卑为特征。
工作期间,她加入了菲律宾信徒团体「福传之家」,接受信仰培育,亦让她感受到天主的召叫。稍后时间,苏基智加入了圣母无原罪传教女修会的辨别圣召小组,小组过后她自觉自己仍未准备好去响应圣召。
很多修道人在这种大思潮下接受培育生活,便很难给自己的生活定位。加之修院培育的不完善,没有使受培育者树立起成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方向,毕业后便匆匆忙忙走向了传教的神职界。
就修女的培育,大会推出全人发展的培育理念。为使修女们能更好地完成福传的使命,将从人格、文化、灵性、神学、圣经、牧灵等方面进行培育,以达到全人平衡发展及各方面的成熟。
曾多年担任台湾、香港慈幼会初学导师;在越南从事修会培育工作10年。他在堂区从事青少年牧灵工作、多次担任本堂司铎。在台北工作期间,他协助圣座代表处的工作。
在葡国获得医科学位后,便回应天主的召叫加入修院,在过去四年接受司铎培育,他说:“我的情绪有点激动和一点焦虑,四年的时间很快便过去,我期望一切都会顺利;这将会是一个充实的经验。”
因此,为要去履行共议同行的使命,我们就必须先被培育成为共议同行的天主子民。在去年的将临期牧函中,我提到有需要为圣职人员、修会会士和平信徒——特别是我们的年轻人——提供知识和灵性上的培育。
下面从营造福传环境、做好堂区接待、开展福传活动、培育教友福传四个方面,谈谈堂区福传的粗浅做法、认识及体会。一、营造福传环境堂区环境是教会的一张名片,是反映公教信仰的窗口。
(罗12:1)信德年与培育团可敬的神父、修士弟兄,教区委任我们在修院服务,并不仅仅要是我们以智慧和能力来管理修院,同时也要求我们紧密地团结在基督身边,用我们的生活来作为修生们的榜样,引导修生们忠于基督的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