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本来可以像君王那样来到世上审判众人,甚至可以从十字架上走下来,满足一些人的要求。但祂没有这样做,却与贫苦人为伍,奉献自己,为人类开启了慈悲时期。
人人都希望在审判的日子,主耶稣仁慈地对待我们,不记我们一生所做过的许多坏事。关於这一点,教宗表示,你若时时判断别人,你就会受到同样尺度的判断。上主建议我们照镜子看看自己。
教宗说:我们应该经常省思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将按照慈悲善行接受审判。上主会对我们说:你记得那一次在耶路撒冷去耶里哥的路上吗?那个快死的人就是我。你记得那个饥饿的孩子吗,那是我。你记得吗?
他的反抗态度召来了迫害,先被囚禁在林茨(Linz)监狱,後经虚假审判被关入达豪集中营。那是1941年。他对其他囚犯的慈爱态度赢得了达豪天使的美誉。问:新真福在今天留给我们怎样的讯息呢?
在受审判时,伯多禄和若望回答乾脆利索。当他们被禁止施教时,伯多禄答道:不!我们不得不说我们所见所闻的事。我们还要继续说。这是一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信德。
人们切望按剧情需要一幕一幕呈现,抓奸与羞辱、定罪与审判。然而,剧情逆转,只有一句春风化细雨的谆谆劝告。一场闹剧。法利塞人和经师主导的抓奸剧情,在于试探耶稣,以达到控告他的目的。
这份牧函强调,东方教会的教务会议应该受到寻回失散信徒之使徒焦虑的驱使,进而强烈感到自己有责任分享悔改,绝对尊重主教在自己的教区内组织司法审判的权利。
哲学家乔兰(Cioran)表明,在最终审判时只有泪水具有分量,因为眼泪使我们的形成具有永恒意义。宗教的恩典正在於教导我们懂得哭泣:在我们经过了人性生活後,泪水能让我们成圣。
斯德望这样做了,他冒险了、他会不顾一切,指责把他送上审判席的民众、经师和长老们。心耳未受割损的人啊!你们时常反抗圣神。你们的祖先怎样,你们也怎样。他们的心灵封闭、不愿意听斯德望的、忘记了以色列的历史。
——孺子牛天主每天都与我们同在,不是为了监督我们,更不是随时审判我们,而是为了守护祝福我们。事实就是如此,天主就如慈爱的父亲,希望我们幸福地生活,并把最好的福分给予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