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撒罗满王要天主给他信德和求天主赏赐他能有超人的智慧,以仁德管理好以色列这个民族和国家。
答:梅瑟出于对以色列民的关爱,担心他们在没有领袖的情况下,会像无牧的羊一样迷失。他请求天主为他们指定一位能带领他们出入、治理他们的人。问6:上主选择了谁继承梅瑟?如何进行任命?
历史背景此段出自依撒意亚书第三部分(55-66章),又称为“第三依撒意亚”,成书于以色列民族充军归回后的复兴时期。
先知厄里叟(以色列的天主之人)命他去约旦河洗七次。纳阿曼原本愤怒,因为他期望是“戏剧性的治愈”而不是这么简单的动作(5:11-12),但最后因仆人的劝说而服从。
教父们称这种习惯与梅瑟在西乃山40天守斋(出34:28),厄里亚在到曷勒布山途中40天守斋(列上19:8),以及以色列子民在旷野里40年的行程有关。圣灰礼仪日是四旬期的开始。
当天的弥撒读经一选自《户籍记》,讲述以色列子民在旷野中行走时,埋怨天主和梅瑟。当上主打发火蛇到他们中间时,人民遂承认自己的罪过,请求救恩的标记。
你们想想,黑洛德的平安如何收场,当贤士们告诉他以色列的国王已经诞生时,他的平安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其次是虚荣的平安,教宗称之为形势的平安。
‘我听到了以色列子民的哀嚎,就走上了战场’。不顾他人的评头论足,前去寻找那些远离天主的弟兄姐妹,实在美好!请为我们每个人,为我们的慈母圣教会祈求这个恩宠。
依撒意亚先知在当天的第一篇读经中宣告说,以色列子民在巴比伦流亡的苦役期已滿,要他们接纳上主的安慰。教宗从这一点展开他的弥撒讲道,他说:子民需要安慰。上主的临在就是安慰。这种安慰即使在苦役期也存在。
反思《依撒意亚先知书》最后记载以色列人在巴比伦流亡后的痛苦时,教宗指出人民需要安慰。而上主本身的临在安慰了他们。这一安慰在他们遭遇痛苦煎熬时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