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有等待的耐心,不要让我们被那么多无用的事物所吸引,不要让我们继续哀叹,而是保持清醒的心灵,即一颗渴望他、清醒而准备妥当地、急切地与他会晤的心。
一名传教士若是裹足不前,必定有一颗自满的心,耽於安逸,或是有一颗空洞的心,怠惰因循,抑或是寻求与天主光荣毫不相干的事物,世俗庸碌。
这种解读忠实于大公会议对公教信仰的理解,即“在教会的共相交融之下,也有个别的教会合法存在,拥有其独特的传统,不过要让伯多禄圣座的首席权得以保全,并主持整个的爱德公会(十一),卫护合法的差别性,同时监督各种特殊事物
阿皮亚神父在游行结束时说,“当我们一同走尘世的旅程时,天主赐予了我们一些非常美的事物,那就是大地。祂要我们照料它,不要摧毁它,也不要破坏它”。
任何运动的事物都是由另一个事物推动的。这个追溯的过程不能无限地进行下去,否则就无法解释最初的运动从何而来。因此,必然存在一个“第一推动者”,祂推动一切,但自身不为任何事物所推动。
将宗教排除于公众生活之外,是将公众生活中向超性事物开放的活泼空间抽去。如果没有这个首要经验,很难令社会走向普世性的道德原则,而在建造一个基本人权与自由完全受到承认和实践的国家和国际秩序方面也变得困难。
因着明達之恩,我看到事物只不過是引導我們到天主的方法,讓我利用它來帶領我到天主。如果事物使我迷失了方向,我將捨棄它。因此我將超然地對待貧與富、貴與賤、健康與疾病、長壽或短命。
他占着位置当然也或多或少地影响教会的事物的快速进展,当然我现在说的都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有人就愿意说,教宗干活是圣神的指引!他不会出错,即使教宗脑子不正常了,他也不会出错!
在这里我们看到,首先,对神圣事物、地方和人的敬畏,是我们人的自然反应。门徒们的害怕,其实也是一种对于复活的主耶稣的敬畏之情。人的根源和归一是天主(神、上帝)。
虽然这些法则与新的弥撒经书,一方面引进了某些新的事物,另一方面也见证着教会持续不断的传统。见证“永恒不变的信仰”2.有关弥撒的祭献本质,特伦多大公会议根据教会的整个传统,曾隆重的予以申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