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重要的并非是外在的境遇,更多的是内在的感受。这看似浅显的道理,却并不容易做到。约瑟夫·纽顿曾把人生分为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
雾霾伤害人的身体,心霾杀害的却是人本身。
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这样的爱不求自己的益处,无论人身世地位,不讲人贫富得失,不计人前嫌罪过,让世人白白领受,而且永无止息。
人将离世时,流着眼泪问造物主:“当我降生时,你赐予我哭;当我回归时,你又赐予我哭,为什么?”“难道你这一生,没有笑过?”造物主反问。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心中的郁闷。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信心的丧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灭。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和打击,而是心灵的迷失。
据本社从巴西宗座传教善会获悉,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在特别传教月主题下对传教进行深入反思,并特别关注向外邦人传教。此外,在筹备特别传教月之际,为传教学家们提供一个认识、分享和交流的机会。
当时耶稣身在提洛及漆冬境内,属外邦人地带。这妇女是个外邦人,马尔谷说她生于叙利亚腓尼基,玛窦称她为客纳罕妇女,总之,她不是犹太人。耶稣是在外邦人的境地与一位外邦妇女交谈。
人很难将一道法律不增不减地看得恰当正确。根据《依纳爵神操》中证明的一点:即便没有被禁止的话,女人的不敢犯罪,是因着罪会带来的惩罚,而不是因为罪本身的恶。
休斯顿·史密斯在《人的宗教》中说: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建房子!世界并非人的久居之所,不过是人生旅途的客栈。
信仰就如我们人的生命,我们明白一部分,但大部分我们还是不明白的。信仰生命是超出我们人的理智和经验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对于信仰和人生,问问题总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