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反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究竟如何平衡灵与肉的需求?究竟为哪一方面付出的更多?
(申8:3)的圣言来告诉魔鬼,天主不缺少方法使人充饥,但人应该完全依靠天主,只要天主愿意,一定会给人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除了需要物质的需求外,还需要超性的、而且是从天主口中发出的一切言语,即人必须遵守天主的旨意
从1993年《圣经》发行到2018年的25年间,我们共出版发行了不同规格版本的思高《圣经》共计450多万册,大大满足了神长教友的精神需求。
1993年榆林北岳庙村的教堂房产在宗教局的监督下得以解决,将4.95亩宅地划给教会,满足了教友急需活动场所的需求。不过遗憾的是,榆林城里的教会房产还没有完全落实。
由此看来,人要想获得快乐幸福的生活,不仅需要以外在的物质生活,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更需人通过身、心、灵的整合,来满足其内在的理性生活、心灵生活、精神生活、信仰生活。
卡尔·拉内不只是钻研学术理性,身为神职人员,他也同样关心基督徒的灵性需求,并且与各阶层有心人士交谈。拉内出生于1904年3月5日,德国弗莱堡(Freiburg)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内。
然而,儿女们满足了老人的物质需求后,谁来关心老人的灵魂呢?因此,我在这里要大声疾呼:请大家一起来关心年老病患者,定期地给他们送圣言,送圣餐,送去基督的温暖。
刘组长介绍:我们就是为大家创造一个集休闲、信仰需求为一体的活动空间,使教会像磁铁一样,对教内外朋友充满吸引力。共聚一堂同用午餐教堂配备了午餐,凡外地朋友一律免费,本村教友自愿奉献。
如果我们不提高,将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不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信仰资源,不能满足于那些在道德与信仰上寻求至善的人们的精神需求。 我们应听从主的召唤,在面对教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之时,不必害怕!
因而他们的公益慈善事业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体性更能体现宗教的本质要求;而佛教和道教的社会主体性更强调心灵的救济,将报偿和荣耀归属于现实的行善者,因而他们的公益慈善事业所表现出来的社会主体性往往体现出宗教的应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