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也许想过之后,连一个知己都没有,心灵是何等地凄凉。故要常反思自己,对待造物恩主,我是否信靠和敬拜?对待别人是否尊重和爱护?
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就是天主赐予子民的解药,对于那些无法忍受婚姻旅途、被气馁、不忠、衰竭和遗弃的诱惑所折磨的夫妻而言,这副解药同样有效。
第二,跟随耶稣便是参与他的苦难,相似他的死。第三,团体的力量,彼此鼓励扶助的重要。第四,福传的急迫性。第五,福传路上需要突破自己,放下面子,要有坚强的意志力。第六,人的潜力是无限的。
然而只有善生方可修得安死善终,而善生的最佳模式就是尽力遵循耶稣基督的圣训和福音精神,常用天主的诫命检视自己的思言行为,常使自己的心灵保持无罪状态,即使因为软弱,不慎失足跌倒,也该及时用上等痛悔来与天主修和
不就是死吗?在哪不一样?反正都要回到天主那里。有教友说:谁容易呢?过家庭日子的不也一样辛苦吗?然而劳苦和劳苦是不一样的!教友们劳苦是为自己过得更舒服一些;而神父们辛苦却是为了大家的灵魂更加饱足。
他近日再提笔,向这段时间内为他们祈祷、献上祝福的主内弟兄姊妹道谢: 大家好,我是若瑟彭成贤,二零一三年国庆日,我家不幸发生车祸,二死二重伤,我因颅脑严重损伤,手术后昏迷不醒一个多月。
因此耶稣也曾非常尖刻地批评了那些只顾肉身而忽略灵魂的人说: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玛8:22)因为只求吃穿活命、不求灵性升华的人无异将自己降低到动物的层面上,更有甚者,沦为行尸走肉。
圣保禄对他所深爱的斐理伯人解释这奥迹说:耶稣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祂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
耶稣为了拯救这个世界而受苦,那么我的生命也当因为他的死而活着。力克给年轻人的鼓励: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失去你人生的方向,听听自己内心发出的声音,朝着此方向去吧。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大意是说: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必须立德以为是,达到稳定坚忍,才能应付各种情况,然后才能成为完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