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献於圣母的大殿内,教宗强调了童贞圣母玛利亚的榜样,赞美圣母是「天主慈悲的完美器皿」,吁请司铎透过圣母温柔的眼神来看待子民。教宗在这场默想中开门见山地指出,「盛装天主慈悲的器皿正是我们的罪。
殡葬之前,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前往瞻仰她的遗容。国民重新审视她对国家的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留下的不朽精神遗产,激励人们继续为民主和反贪污而战。
她像一位尽责的女主人,为了迎接尊贵的客人而忙得不可开交,从餐食的准备到家务的打理,无一不亲力亲为,唯恐招待不周。这正是“行动的善”的写照,是服务、是付出、是为他人奉献的忙碌,是基督徒爱德的实践。
其中有一部分叫《天主教界在“二战”时的贡献与历史形象再造问题》,就是以“正定惨案”和抗战时期天主教和人道主义救援为例,利用当时能够看到公开的报纸、杂志报道的与天主教相关的一些抗战时期的人道主义救助例子,
(格前4:11-13)在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保禄为了福音,经历了肉体的折磨和心灵的屈辱,但他对基督的忠诚依旧,对福传的精神依旧;对信仰的热情依旧,他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每一次弥撒圣祭中庆祝的圣体圣事,既是主耶稣继续和祂的子民建立“新的盟约”,也是庆祝我们基督徒就是天主的子民,是盟约的子民,是有份于天主救恩和永生的子民。
—城川传教工作本土化的初探背景为1986年左右新建的城川天主堂城川,世界上唯一的蒙古族教友居住的地方,这使它具有一种神秘的引人入胜的吸引力。
白翠霞说,在分享营,让我经验到天主的爱,他就像一个细胞,在鲜活的跳动下给大家那么多的温暖。正在演奏的圣经分享营中的小乐队这种温暖也感染着前来讲课的老师们。
主派遣宗徒们传扬福音并医治病人,甚至让这份关怀成为他们的重要使命。(参阅:路九2)一位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阐释:「痛苦就是绝对的隔阂,绝对的隔阂使得人求助另一个人,呼求另一个人。」
我们基督徒也要登上“高山”,以便看到人群的“饥饿”。人群的饥饿有基本“身体的饥饿”、“心理的饥饿”和“灵魂的饥饿”。我们大多数人只注意人身体的饥饿,而忽视了心理和灵魂的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