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他们把教堂当成自己的家,每天早早来念经祈祷,参与弥撒。然后看堂里有什么活就主动干起来,根本用不着神父、会长吩咐。每年堂里和泥抹房、买煤倒灰、厕所掏粪、扫院清垃圾都是他们的事。
解放前,青村天主堂由法国神父管理;解放后,有邱凤鸣等神父牧治;骨干教友顾明和、周洪其为堂务小组负责人,分工甚细,有唱经组、辅祭组、读经组、教理小组等。
9岁时,许玛利亚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11岁时,姥姥撒手人寰,在临终时她吃力地嘱咐姥爷:转告许玛利亚,让她一定不要忘了天主。带着老伴的嘱托,姥爷每年都会到许玛利亚家过冬,经常给她们母女俩讲信仰的道理。
三层的藏式木楼收拾得干净利索,虽然陈设和布局依然是藏族特色,但他们的生活已经很汉化了,自来水、液化气、全套的家电、交流起来毫不费劲的普通话……刘老师说自己原来其实是纳西族,小时候还看到过村里穿长衫祭天的仪式
抬头向逐渐瘦上去的楼顶部望去,仿佛蓝天在微风中移动,恍惚间好像楼身在片片白云中轻轻漂移。教学楼雄伟壮观,电梯有29层之多。建筑层层向上,引人产生向上的遐想,似乎要去探寻那高高的真理!
周围的邻居亲朋都劝他们打官司,要求赔偿,因为丈夫是给人家帮忙才出的事。两口子一合计,为了天主的光荣,不打官司,还给对方立了个字据:友情长存,万古常青。直到现在,两家往来还很密切。
每次放学都比我晚的哥哥提前被老师送回了家,叫来医生,说是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病很顽固,父母不惜血本为哥哥治病,用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为此一个幸福家庭被一层阴影笼罩着,家里的笑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了。
徐光启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诞生于上海县城内太卿坊(今老城厢乔家路)。1604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检讨,经历了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几代皇帝。
教区圣心会为阿姨们送上了节日的礼物——时令水果和糕点,李亚楼院长对阿姨们说:平时都是您们关心照顾我们,今天就让我们关心、回报您们一回,祝您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
选举结果:李亚楼修女再次当选为总会长。依次选出了李雅、胡晓哲、任爱英、马磊四位总参议。8月23日,在隆重的感恩弥撒中,耶稣圣心方济传教女修会第十二次全体代表大会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