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去打针时都要路过一座大教堂,当时看到那个与众不同的建筑,发自内心的一股热流进入心田,从此我在梦想的土壤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成为教堂里的一员,做修女。”可是当时我对天主教一无所知。
朝圣之旅基本是按主耶稣的生平展开的,我们参观了圣母领报大殿,并穿过了大殿的慈悲圣门,圣母领报大殿的走廊上有几十幅世界各国家民族的圣母画像,(后来朝觐的天主经教堂和圣母往见教堂的墙上都有各种文字版本的天主经及赞主曲
本堂侯神父表示,自己晋铎28年,收养了很多弃婴,那些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遗弃在教堂门前,或在盛夏或在寒冬,破衣裹体,有的被我们发现后已奄奄一息……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寒心的弃婴事件
今天,由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信德文化研究所、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学术研讨会,在畿辅要地石家庄隆重召开了!
壹、礼仪空间的历史沿革 自耶稣基督建立教会迄今,基督徒的圣堂建筑随着时代、信仰环境、神学思潮……,而有许多变革。这些变革,都塑造了今天圣堂的形貌。
主办方给我发了一个邀请,谈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机会,因为我当时写作的时候并不知道“正定教堂惨案”的资料。
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学术讨论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史学会向各位来宾和专家,向来自荷兰、比利时、德国、印尼等国的学者,向参与这次学术讨论会新闻报道工作的新闻媒体工作者致以问候,欢迎各位莅临大会
走出墓地后去了上次造访却关门的圣若瑟教堂。不出所料,星期日教堂门开着,有两位老姆姆只能讲法语,她们只能根据我们的英文发音在地图上指出中国、老挝以及印尼。
我遂手忙脚乱地向班主任请了假,还未得到批准,我的脚步已经离开了老师的办公室,乘车马不停蹄地赶赴教堂。 我心情无比激动地坐在车上,眼睛直往窗外张望。
记得当年我们首先电话这位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向章开沅先生简单介绍正定教堂惨案和难民救助问题及这次研讨会缘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