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意识到,圣神的倾注是教会的事,而不是来自天主独自给他们个人性的恩惠,因此在团体中一起度过的时间,并没有浪费。
(教宗本笃十六世《年轻人不要浪费生命,而是要投身到正义和兄弟友爱的社会建设中》)为我们中国基督徒这种德行的经典表述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乃施之于人”。
教宗指出圣额我略‧尼撒曾说:他求学和从事神学研究的最高目标是不把生命浪费在空虚无用的事物上,但要找到足以照耀人分辨出真正有用的事物的真光。圣人就在基督信仰中找到这道真光。
教宗强调必须平均分配世界的财物,对贫穷国家的援助应该符合健康的经济逻辑准则,避免浪费。而经济活动不能只顾无情的实时盈利法则,但要顾及伦理道德的要求,否则后果就显得缺乏人性(文告10)。
《圣经》明确指出:不贪不义之财(参申28:1-6);反对剥削和压榨(参雅5:1-4);反对放高利贷和行贿受贿(参出23:8);若有债务就必须偿还。
耶稣一来到世界就遭人拒绝:这个孩子注定要成为反对的标记(参阅路2:34)。为什么很多人要反对他?因为他揭穿了他们的秘密心思,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台当局访放话称不反对中梵对话据台湾中央社10月31日报道,台湾总统府发言人黄重谚31日表示说,台湾与梵蒂冈长久以来一直分享相同的人权和自由等普世价值,但外交并不是零和游戏,我方也不反对梵蒂冈与中国大陆的对话
但自从他把耶稣的圣尸埋葬于自己的坟墓之后,他便被那些反对耶稣的人盯上了。而那些反对耶稣的人,就趁罗马帝国把总督比拉多调回、新总督未到之际,开始催迫黑落德迫害那些跟随耶稣基督的人。
据此,他反对利玛窦用《尚书》中的上帝与天来翻译天主教的神(Deus/God),主张应按音译原则,将Deus翻译为陡斯。
帕罗林枢机说:「当基督徒是真正的酵母、光和地上的盐时,他们也成为受迫害的对象,如同耶稣一样,成为反对的记号。有时候,光是基督徒的名称就会引来仇恨,因为这令人想到基督徒所带来的和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