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个世界,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跟着这个世界随波逐流,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什么,我们的财宝在哪里,不要轻易地被世俗的虚幻所迷惑,像无知的丧亡之子一样,盲目沉迷于现世的享乐之中,而忽略了永远的幸福。
借着他的苦难提醒我们要轻看世俗仰慕天堂。当我们面对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想耶稣基督跟我一样,他也曾经痛苦过。这就提醒我们,我们所遭受的痛苦,从某种意义上讲对我们是理所当然的。
以前,我因忙于世俗之事和对信仰的冷淡,从未亲身参与,有时近乎麻木的心还觉得这只是一个形式,一个秀场罢了。下午回到办公室,我有些夸耀地喧嚷谁有认识的孤寡老人?
但是,当我们把希望寄托於安逸时;把希望寄托于自私主义,寻求私利而不为他人服务时;把希望寄托于财富或世俗的薄弱保障时,一切都将瓦解。上主会亲自将之毁灭。
倘若世俗观念令我们彼此交战,徒劳地追求权力、名誉、享乐或经济保障,就很难想象会实现合一。这些思想损害到穷人、遭排斥的人、无自卫能力的人以及那些尽管每日遭受打击却不失尊严的人。
教宗解释说,事实上,他们不接受耶稣是因为他们完全明白耶稣在说什麽;他们不愿意接受,因为这话让他们的思想陷入危机,就如我们面对世俗精神时耶稣圣言使我们陷入危机一样。
她谈到:尽管我的职业是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但是我在处理任何事物时最本质的理念,那就是如果天主教的信仰赋予了一个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对所谓成功失败的定义时,相应地他面对所有问题的处理空间就会大很多,当然
不要带着世俗的观点来对待这个问题,不妒忌、不与他人相比,人尽其力,物尽其财,要毫无顾虑地尽力捐助。建圣堂教友十想一想:我相信天主,天主看着我怎样善待他!
按葛庐神父在其《神修讲话》一书中的解释说:凡以现世事物为最终目标的思想认识和方法皆是世俗,而以天主神国为最终目标的思想认识和方法则属超性圣化,所以我们的日常生活、思言行为、一举一动,都要按这个标准来衡量
迷信是狂妄的,它企图测透事物并控制其进程,宗教则是谦卑的,它旨在接受世界并敬畏其根基;迷信是功利的,它要神力服务于人的利益,使圣洁者世俗化,宗教则是道义的,它要人的利益符合于神意,使世俗者圣洁化;迷信关切的是世间的事物和自我的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