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弥撒讲道中指出,天主圣言需要以谦逊来接纳,因为这是爱的言语,只有这样,圣言才能进入心灵,改变生命。当天的弥撒读经记载了扫禄归化的事迹,而福音则讲述了耶稣在葛法翁会堂的讲话。
每年二月二日献主节,普世教会庆祝「修道奉献日」,为度奉献生活的修道人祈祷。这些男女修会会士选择以献身生活(consecratedlife),矢发贞洁、贫穷、服从三个圣愿,终身回应天主的召唤。
他一边比划一边描述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的一位神父:很有学问,会多种外语,为人十分诚实,严格地自律,受人信任。他说,最有意思的是神父的上衣有两个口袋,一边口袋放的是他个人的钱,另一边口袋放的是教堂的钱。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身边的亲人朋友离开了人世,在世俗生命尽头的那一刻,有的安详弃世,有的还想挣扎着饱览人世所谓的幸福,最后终究归于灰土。
教宗解释说,这是一种新的教导。基督的新颖是祂从天父那里得到权威的恩典。面对经师和法学士的教导,尽管他们讲的是实话,但想的却是另一回事,因为他们所讲的无法进入人心。
(梵蒂冈新闻网)基督徒不该待人冷漠、过着半个信仰生活。4月11日天主慈悲主日,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附近的圣神堂主持弥撒,邀请信众省思天主是否触碰了自己的生命。教宗说:「请看看你是否俯身亲近他人的伤口。
在过去老一辈的信仰标准中,多念经,主日多参与弥撒就是热心。至于对信仰的认识有多深,对主耶稣的教导有几分了解,似乎与自己没有关系。当想劝一位朋友进教时,就会说:我们天主教是行善做好事的,死后能升天堂。
在教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司铎的职责是神圣的,因此神品又称之为圣秩,圣秩本身不能使人成圣,但却要求人成圣,在如今的社会当中,司铎的生活是艰辛的,司铎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最后一次公开接见活动中表示:我不远离十字架,而以新的方式留守在它一旁 教宗本笃十六世2月27日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主持了任职期间最后一次周三公开接见活动。
转化成生活的形式就是:聆听天主的话(圣言)、遵守他的诫命(法律)、宣讲他的福音(悔改)、宽恕你的仇人(爱德)、关爱你的弟兄和穷人(怜悯)、每天与他谈心(祈祷)、过好你选择的生活(独身或婚姻),做一个真正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