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由董景山神父主礼,郭立红和段书明两位神父襄礼,来自北京、福建、太原、邢台等地和神哲学院、信德之家的神父代表们以及在河北师大学习的司铎大专班的神父及本教区共70多位神父共祭,20多位若瑟会修女和神哲学院的修士们以及
教宗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爱护和照顾他人而受造的,这份爱的高峰就是自我奉献:‘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十五13)。
祂引导我们说,‘我的父和我们的父,我的天主和你们的天主’(参阅:若廿17)。天父,请帮助我们认真对待弟兄的生活,让他的事成为我们的事。帮助我们不要判断他的行为和限度,而是接纳他,首先视他为祢的儿子”。
他说:“时代在变,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常常不知道在新的环境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提到关于如何处理司铎身份危机时,教宗指出对照福音中圣史路加对圣若翰洗者和耶稣基督生活的描述。
耶稣明智地向他们提出另一个问题:「若翰的洗礼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人来的?」圣史玛窦描述了司祭长心中的推理过程,他们发现两个答案都不适合,所以选择洗手不管,说:「我们不知道。」
教宗接著表示,我们蒙召皈依,这是圣洗者若翰和耶稣宣讲的基础。“犹如洗者若翰那样,我们也被召叫认识天主在耶稣基督内显现出来的谦卑与仁慈的面容”。
礼仪的福音则谈到了逆境,也就是耶稣的某些门徒觉得祂的话生硬,便不再同祂往来(参阅:若六60-69)。教宗强调,面对如此危机,耶稣提醒门徒们说:「凡不是派遣我的父所吸引的人,谁也不能到我这里来。」
(若十一26)。教宗说,这是让我们改变愿景的“信德上的重大飞跃”。“这个飞跃一旦出现,我们思索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信德的眼目超越可见事物,在某种方式上看到不可见的事物。
只有六个月大的若瑟的母亲痛哭失声,她的哭喊警醒世人,有如一记迎面而来的耳光。幼小的若瑟原本有机会谱写不同的人生,却在地中海画下句点。这是最近发生的一起移民悲剧。
天主对加音说:“你若做得好,岂不也可仰起头来?你若做的不好,罪恶就伏在你门前,企图对付你,但你应制服它。”(创4:7)“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要保护一个肉体的生命需要时刻防止“病菌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