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她们设法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包括病患、家庭、医生、修女、义工及其他人,在“团体”的气氛中开展工作,其中每个人都参与并造福他人。
“‘守护信仰‘在今天成为一种反思和分辨的承诺,使整个团体努力实现真正的牧灵和宣讲使命上的皈依,这也将有助于正在进行的同道偕行进程”。(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改变”照片展于5月7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揭幕,前来梵蒂冈的朝圣者和游客得以欣赏24张触动人心的照片:从巴西亚马逊地区原住民团体领袖的自豪,到澳大利亚的天空之美,更有在孟加拉因气候变化而干旱的受伤土地。
教宗提到,在这方面,刚才作见证的依搦斯(Agnes)“告诉我们,我们与受造界的关系、与兄弟姊妹的关系,尤其与最需要帮助的人的关系,应以个人和团体的型态体现出来,具有尊重、礼貌、人性,以及方济各精神的简朴和爱德
依循上面的思路,有好几个意见都不约而同的提出,在筹办活动时,我们不单止(注:不只)要和教会外的团体合作,也要尝试在教会内跨善会和跨堂区,也就是打破善会与善会之间和堂区与堂区之间的隔膜。
教宗说,“圣老楞佐因向觊觎教会财宝的控诉者展示基督徒团体中最脆弱的成员而闻名,那些成员便是罗马的穷人和有需要者”。
本堂神父、会长、老年团体代表精彩发言后,唱经班一首《爱使我们相聚在一起》拉开表演序幕。老年人带来一首首赞美天主的歌声飘荡在每个人的心中,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喜乐的笑容。
他还为苗族发明文字,翻译印刷圣经,使得普通苗民都能识字,使得最落后的威宁一度成了‘西南文化圣地’——在辛亥革命前就有了学校、医院、足球场、游泳池,还有运动会
在领受基督圣体时,个个流淌着感恩不尽的泪水,在堂外圣地广场圣母亭前,大家为早已准备好的盛水器皿装满了从圣母脚下流出的活泉,这清澈的泉水象征着母亲的大爱,正流进每一位信友的干枯心田啊!
对纳匝肋耶稣的发现在圣地的朝圣中,天主把纳匝肋耶稣的面貌启示给他。这位天主子取了肉躯,降生成人,三十年之久在这穷乡僻壤的纳匝肋度着隐晦的工人生活。这份不可言喻的贫穷和谦卑,在他内回响,宛如一个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