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后疫情时代”之际,自疫情暴发之初就萦绕脑际的难题再次袭来。在一周前的喜乐主日,我曾与修士们在举祭时分享讨论过这个亘古而又现实的难题。每遇灾难,都会留下难愈的创口、无尽的伤痛,此次疫情也是如此。
福传的激情:信友的使徒热情(6);宣讲的主角:圣神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上午好,欢迎大家!
当天弥撒的祭台安置在圣伯多禄大殿前的石阶上,面向聚集在大广场的7万名信友。教宗的祭台四周花团锦簇,摆满了荷兰进献的花卉。
5月31日圣母月结束之际,教宗本笃十六世在梵蒂冈花园主持圣母游行祈祷,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大家都从我们在天之母的身上学会她的信德,邀请我们透过表面看到更高远之处,坚定不移地相信日常生活的困难是在为一个在耶稣基督内已经开启的更加美好的春天做准备
他重述了耶稣同圣母和养父圣若瑟一起度过的童年,邀请信友们重新发现全家人一起祈祷的美好,称家庭是祈祷的第一所学校。教宗说:家庭是家庭成员组成的小型教会,那里该当是祈祷的第一所学校。
缅甸的基督信徒继续受到人权被侵犯的痛苦。揭露这个现象的是国际基督信徒关怀普世机构的报告,这个报告已经于最近在伦敦发表。
他谈到与阿忒那戈拉宗主教的会晤,称它是来自天主的事,是超性的事。他这样叙述说:君士坦丁堡的大公宗主教阿忒那戈拉同11位总主教来与我会晤,他拥抱我,如同弟兄。
教宗在讲话中强调了礼仪的非凡价值,指出今年是2025禧年前的祈祷年。“重要的是,你们要在研究中省思这寻求与主结合的需求,以及祂通过教会赐给我们的成功途径。”
当然没有足够的实验数据可使我们体认灵魂的存在。然而有关人类胚胎的科学研究已提供了珍贵的证据,透过理智的领悟,即可明白在一个生命的起端阶段,便有人的个体存在:人的个体岂不是人吗?
新国际背景下的圣座和梵蒂冈城国研讨会(梵蒂冈新闻网)今天的挑战是和平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