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四次都是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分别在一九八零年、一九八二年、一九九一年以及一九九七年的访问。
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的自传中也说:“我一直努力做个接纳他人、常与他人接近的人。”而教宗本笃十六世则以他聆听、与人接近和坦率来教导我们。
教宗说:“感谢上主,他今年也赐给我到山上渡几天假期的机会,同时我也感激所有接待我在洛伦扎戈的人士,这里的景致这麽秀丽,背景是卡多雷的山峰,我敬爱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曾多次来到这里”。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主耶稣的这句话我确信无疑,因为它不仅在耶稣的言行、苦难、圣死和复活上,得到了真实的印证,而且也彰显在我这个已被“判了死刑”的人身上。
若加速去读的话,读完圣经的愿望便能达到了。巴生卫理公会推动速读圣经运动时,超过百位会友在互相鼓励下,皆在一年内将圣经读完了。其中,有许多都是首次读完圣经者。
两千年圣年时,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聚集在真福山朝圣的青年们说:“耶稣升天前,给自己的宗徒们交付使命时,也作出了这个保证:‘天上地下的一切权柄都交给了我,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看!
初萨主教问道:“若你们从未跳出自我,基督徒又怎样合一呢?”他说:“你们来到这里,是好的开始。我们有分歧,但我们在基督内是一体,而我们可以共同努力。”
时间是这般生生灭灭,灿似花开,萎若花谢。何时,我们才能像基督一样洞悉生死的无常,淬炼出真实的自我,而不再忽悲忽喜,茫然无依呢?
(若15:16)不少青年男女,刚进修院或修会时,信心很大,意志坚定,兴趣盎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间的推移,便会发生变化:忧虑、徘徊,将教会与社会作比较,再决定自己的去留,包括少数发了愿的神父、修女也存在这种危机
人若认为天主不爱我、不帮助我、没有俯允我的祈祷而就灰心失望,这样的人必然要痛苦,因为他是以自我为中心,寻求的不是天主的光荣而是自己,他尽管爱天主,还是希望天主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说白些,这种人侍奉天主是为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