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只要我们留意周围的每个人,我们会发现,还有那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和无人赡养的老人。他们流落街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时刻需要别人的关怀和支持。
修会的服务宗旨就是效法印度德肋撒姆姆的善举,专门照顾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且是无偿服务,不收取一分钱,只为还爱于十字架上的耶稣。
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想给在我们堂口实习的修士送一幅自己的涂鸦。修士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正直热情、多才多艺,在灵修上我没少得到他的指点,同时,也想得到他画画方面的指导。
这是教宗方济各12月19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强调的思想。教宗着重于耶稣降生,那使万物更新的新创造。当天的弥撒读经和福音叙述了三松和洗者若翰的奇妙诞生,两位女人从不孕成为有生育能力的人。
《马尔谷福音》的第十章有如一部目光戏,完美的场景切换呈现出耶稣以及与祂对话之人的面部特写。教宗方济各借用电视的语言来凸显福音事迹中的细节,使他的省思更加详尽而深入。
一路上,神长教友精神振奋,情绪饱满,一边祈祷,一边用美妙的歌声赞美天主的伟大,感恩着天父的慈爱,感谢圣神的庇佑。
(谷一37)教宗提到,在《福音》的一些章节中似乎正是耶稣的祈祷、祂与天父密切的关系在主导一切。革责玛尼山园的夜晚就是一例,在耶稣最后、最艰难的那段行程中,似乎找到了祂不断聆听天父的意义。
教宗在念经前的讲话中省思了主日福音中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块土地,圣言的种子落在这块土地上”。撒种的比喻“是所有比喻的‘根源’,因为它所谈论的是聆听圣言”。
他特别勉励平信徒和病患将庆祝古巴主保仁爱圣母的盛事与当天庆祝的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奥迹结合在一起。
我们天主教敬拜信仰的神是天主。我们认为天主是创造天地万物唯一的神,他是无始无终的,至高无上的,至公至义的,又是无限仁慈的,他掌管着宇宙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