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和育婴堂的孩子1873年,清廷允许天主教教士可以在内地行经传教,当年巴耆贤作为绥远地区的主教来到三韩村,他与人商议在归绥新旧两城修建教堂、开办学校,并设育婴堂。
我们可以说,八十年代后的中国教会步入了“重建和恢复期”:开放教堂、开办修院、礼仪改革、成立出版及社会服务机构(如上海光启社1983),但与此同时,随着中梵关系的僵局和教会内部此起彼伏的纷争,布满了千疮百孔的中国教会这艘大船
到了山脚,她已筋疲力尽,我们劝她不要登山,留在山下圣堂就行,但她始终坚持:既然来了,咋能不上山顶的教堂呢?
十一、天主教有全面的灵修方法:有口祷、心祷;有念经、默想;有团体祈祷、静坐祈祷;有礼仪祈祷、圣经祈祷;有圣事陪伴我们一生;有退省帮助我们扎根信仰;有在教堂的祈祷、在家的祈祷、短诵祈祷、泰泽祈祷。
她难掩感激之情,连口说着天主教的人真好,并答应去了她大嫂家一定让老人去教堂入教。这就是行动福传,如此传教似乎顺理成章,并没有生硬地刻意宣讲,只有在爱德行为中的显明。这样的福传更具说服力,更具实效。
冬天的时间过得很快,辩论中不知不觉已到傍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教堂,将一天的经过叙述给看堂的老李,老李说:看来假基督已经出现,万不可受骗上当!
虽然圣诞节之夜留下的印象是寒冷无比,但教堂瞻礼中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为什么奇冷的寒夜,人们长跪在地几个小时而无怨言,甘心情愿?为什么没有人中途退场,反而人越聚越多,声势越来越大?
18日在开县教堂、在灾区居民家中,我们亲眼目睹了9·4特大洪灾所留给当地人民的严重损失和不堪回首的痛苦回忆。
有一段写着:“小时候去教堂是因为爸爸妈妈信耶稣,到我患病之后,信耶稣是我的选择。我相信耶稣爱我,相信死后有永生,病榻上的日子仍是开心的。痛苦的时候我会祈祷,天主亦赐我勇气,坚强地承受。
到了约定的日子,又带着兰妹到了教堂接受洗礼。领洗后,兰妹又初领了圣体。弥撒后,代父代母,修院姆姆和付洗的神父,相聚在一起,送圣像,送十字架,请客吃饭,其乐融融。